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综合历代文献论述的外科疾病的病因,常见的有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六个方面。
一、外感六淫邪毒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袭人体,发生外科疾病。《外科启玄》说: 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肿疔。六淫圣邪毒侵袭与人体正气强弱有着密切关系,正气强时,不易为其害,反之则易受其害。但有时淫邪毒的毒力特别强盛,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抗病能力,也能造成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六淫邪毒包括现代医学生物性(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物理性(、低温)、化学性(药物刺激),以及抗原抗体反应等多种因素。六淫邪毒所致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多风,夏多暑,长夏多湿,秋多燥,冬多寒。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毒不仅常互相兼夹,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风、寒、暑、湿、燥诸邪在病理变化中,皆能化热化火,所以外科疾病中以热毒、火毒为主要的病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一)风邪
风为阳邪,为春令主气,但四时皆有,如痄腮多见于春季,而疹四季均可见。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部位游走不定,多为阳证,如等。风性燥烈,风性上行,多侵犯人体上部,如颈痈、抱头等。风性主动,多见痉挛,如等。风为百病之长,易夹他邪而为病,如风热、风寒、风湿、风燥常相合为患。
风邪的致病特点:发病急,病程短,肿势宣浮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走注甚速,剧烈,常伴恶风、等全身症状。
(二)寒邪
寒为阴邪,为冬令主气,如多见于冬季。寒主收引,寒胜则痛,寒邪侵袭人体而致局部,血脉流行失常,易患冻疮、脱疽、等病。
寒邪的致病特点:常侵袭人体筋骨关节,患部多表现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四肢不温、清长、大便溏薄等全身症状。
(三)暑邪
暑为阳邪、热邪,为盛夏主气,发病多夹湿邪。外受暑热,蕴蒸肌肤,汗出过多,或汗出不畅,可致暑湿逗留,易生等病,复经搔抓,破伤染毒,即可发生暑疖,甚至导致暑湿。暑易耗气伤津,故有汗出、口渴、尿少、舌红少津等症状。
暑邪的致病特点:患部掀红、肿胀、灼热、糜烂,或痒或痛,遇冷则减,常伴口渴、、肢倦、头重、神力等全身症状。
(四)湿邪
湿为阴邪,为长夏主气,发病以长夏感受者多。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与湿邪有关,如、下肢、脚湿气等。湿性黏滞,着而难去,致病每多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湿邪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患,外科疾病中以湿热、暑湿致病多见,如、下肢丹毒、湿疮、、暑湿流注等。
湿邪的致病特点:局部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瘙痒,常伴、胸闷、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常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
(五)燥邪
燥为秋季主气,有与温燥之别,在外科的发病过程中,以温燥者居多。燥邪易伤阴液,多致、皲裂、等,如、等。
燥邪的致病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六)火邪
火邪属热,热为火之轻,火为热之重,两者仅在程度上有差别,其患病大多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如、有头疽、痈、药毒、丹毒等。火为阳邪,致病一般多为阳证。
火邪的致病特点:发病迅速,来势猛急,局部掀红灼热,皮薄光泽,疼痛剧烈,容易化脓腐烂,或有皮下,常伴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于结,甚则动风、出血,或见有神志异常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