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国医大师尚德俊(中医专家)

尚德俊,国医大师,周围血管病科,教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周围血管病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等职。第二批国家卫生部、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荣誉称号,并获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证书等。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西结合:全新医学模式路还很长

尚德俊教授是西医科班出身,1956年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从此,他就和中西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尚德俊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陈柏楠告诉记者,尚老83高龄,现在还为中医的发展努力着。作为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的专家,尚德俊认为单纯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有它们发展的瓶颈。单一的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很困难,纯粹的现代医学(包括手术处理)也有着很大的不足。

尚德俊曾表示,中西医结合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两种文化的结合,但目前这是不现实的,它们各自都有自己发展的环境和途径,不能单纯地用一门科学解释、量化另一门科学,像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用现代医学就很难解释得通。

传统医学是科学,在现代科技解释不了的时候它仍是科学。中西医结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建国60多年来,尚德俊认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刚刚迈出第一步。推而广之,构筑那种全新的医学模式的路还很长。

为了在传承中创新,陈柏楠告诉记者,传承工作室将在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对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思辨特点。“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不保护,没有其他国家会来保护。”陈柏楠说。

清淡饮食最养生

记者在济南采访国医大师尚德俊时,他讲话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假如不清楚尚老的真实年龄,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耄耋老人。

1995年尚德俊退休后,为了患者仍坚持每周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出两个半天的门诊,20多年来风雨无阻。每次出门诊,尚德俊都步行前往。他说:“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就要坚持。”

现在,83岁的尚德俊仍然坚持自己做饭。当问及他的养生秘诀,尚老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从饮食、精神、运动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经验。

饮食

关于饮食起居的调养,尚德俊崇尚《黄帝内经》的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尚德俊主张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过咸的食物,多吃粗粮。他认为饮食得当,既能补气养血,又能防病治病,这对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黄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可降低胆固醇。绿豆具有解毒,清火防暑作用,也可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病。进食过多的肉类和动物脂肪,以及高盐饮食,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脑、肾、肢体血管疾病等。

尚德俊建议,患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人,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物热量,补充蛋白质。应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菜油、玉米油、向日葵子油等,其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多用植物蛋白(黄豆、黑豆、绿豆、赤豆)和鱼类,多吃新鲜青菜等。主食细粮和杂粮(小米、玉米等)都要吃,但不可过量、过饱,避免身体肥胖。这些饮食调养疗法,从青年时代就要注意,对防治疾病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好处。

为了更加直观地讲解,他晒出了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早餐,2个鸡蛋,稀粥或豆腐脑。午餐,五谷类稠粥一碗,青菜一般三种,配少量牛肉、瘦猪肉,盐很少。晚餐,稠粥或荞麦面条,青菜为主。他平时喜吃核桃、牛肉面、羊肉汤等;对山药、枸杞、木耳、冻豆腐、豆芽、杂粮煎饼也情有独钟。

  精神

尚德俊说,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少欲、心静,淡泊名利。私欲会干扰心神之清静,从而对身体产生伤害。“精神内守”则“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灵枢?本脏》)。保持心身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知足常乐,心胸坦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顺应自然。“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素问?上古天真论》),达到精神和生理上的谐统一的,才是最完美的健康状态。

尚德俊喜欢文学,上学的时候,文学情结就很浓,国外如前苏联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海燕》等文学作品他非常喜欢,国内常读鲁迅、冰心、丁玲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冰心散文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他认为,阅读能提高个人的文化情操,感觉生活很充实,很有滋味。他认为阅读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如今他仍然每天看《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作家文摘》,时常翻翻巴金、王蒙、老舍等人的回忆录。

他非常认同养生贵在养心。书一读,心先静。读一本书,就像是和书中的人物在交谈,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与大师对话,可以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善读书可以使人聪明,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有解除烦恼和宣泄苦闷的效果,能起到调整人心情的作用。尚德俊还爱好写作,写有多篇回忆录散文。有书卷气的人,自然会有合理健康的人生态度、高尚的行为准则和高雅的情趣。

心境的安宁,是养生中“养神”的重要内涵。因此,少私欲,才能保持心境宁静以养神。尚德俊光明磊落,心无邪念,对人友爱。重道德,乐观,精神内守,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这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运动

《黄帝内经》中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尚德俊告诉记者,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

尚德俊平时喜欢散步,每天都会去家附近的千佛山散步,来去40分钟,大约5~6公里路程。天气不好,他便由室外转到室内行走运动。他认可“一身动则一身强”的养生观点,提倡运动养生,可以选择如慢走、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按摩等活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所处环境和爱好来选择。

事实上,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超期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低矮写技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83岁高龄的尚德俊,多年来,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运动养生方法。

尚德俊,1932年3月生,1955年9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专业,1956年选调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1997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自1959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研制和创用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方法,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治学严谨,广育良才,为创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全国30位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山东中医药大学尚德俊教授名列其中。

表彰大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接见国医大师,并与尚德俊合影留念。(曹元成)

相关推荐

孙静芸(中医专家)

孙静芸,女,汉族,出生于1937年Il月18日,籍贯:辽宁省大连市,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研究员,现任中药研究室主任,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分会委员、省专家咨询委员,聘为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委委员,1989年列入浙江省当代中医名人志。从事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至今。 1960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

丘和明(中医专家)

丘和明(中医专家)

他形成治疗血证新理念;传承岭南中医药特色,研制11种血液病专科制剂,“紫地宁血散”是全国中医院急症室必备中成药。他参与创建广东省中医系统首家血液病专科,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是全国中医血证现代研究带头人之一。 丘和明,男,1936年4月生,广东梅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

郭维淮(中医专家)

郭维淮,男,1929年生于河南洛阳。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全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兼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人大代表、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主任等职务。 自幼随父母习医,14岁便独立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他对技术刻骨钻研、精益求精,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了平乐

王孝涛(中医专家)

王孝涛(中医专家)

王孝涛,温州平阳人,中国著名中药炮制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荣誉首席研究员。1951年王孝涛自浙江医学院药科(现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进入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参与筹建“中国医药研究所”开始至今,从事中医中药科研事业已经有60多年了。他先后编纂出版了十几

吴代伟(中医专家)

吴代伟,男,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1938年1月26日出生,1962年毕业于湖南省邵阳医专,又在北京中医学院“全国第二届中医老教授老专家临床经验讲习班”结业。现任湖南省溆浦县中医院院长、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1970年起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并主持运用以青风藤为主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的临床观察,疗效显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