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译整理大量古今藏医著作,独创多种藏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方法,并研制多种名贵藏药。走遍青、甘、川三地交界山区,全面普查藏药植物;并编写教材为三地培养藏医药工作者近3千人。先后参与创办若尔盖县等地藏医院。
旦科,男,1931年2月生,四川省若尔盖县人,中共党员,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藏医主任医师,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
7岁跟随藏医名师学医,17岁进入甘肃夏河上卡甲寺院系统学习藏医药,23岁获拉卜楞寺院藏医学格西、热门巴学位。曾先后担任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青海省藏医院名誉院长,青海省藏医学院名誉教授,甘肃省藏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甘肃省拉卡楞寺医学院客座教授,甘肃省夏琼寺医学院客座教授,青海省塔尔寺医学院客座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第十世班禅大师保健医师,阿坝县藏医院名誉院长,红原县藏医院名誉院长,若尔盖县藏医院名誉院长,阿坝川藏医院院长,阿坝州藏医研究所所长等职。
旦科致力于藏医理论研究,善于接受新事物,主张借鉴中医药学的精华,结合传统医学的特点发展藏医学理论,翻译整理出大量的古今藏医著作。其中编篡的《藏医临床经验》《藏药方剂1500种》和《藏医药常用验方荟萃》《藏医生理学》《妇科学》《内科学》《儿科学》《针炙学》《藏药炮制学》《四部医典对勘本》《藏医验方套萃》《藏医方剂显明镜》等著作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研制藏药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1985年,在他的主持指导下,对名贵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进行了移植试验工作,经多次反复试验,于1986年6月移炼成功,投入市场销售常盛不衰,受到各族群众的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荣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至1989年相继研制了名贵藏药“仁青芒觉”、“西玛尼阿”、“作珠达西”等8种名贵藏药,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改变了该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结合从医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相继研制新方“还生甘露丸”、“保肝丸”、“夏萨德西丸”、“查隆德西”、“夏萨降糖丸”等。其中“夏萨德西丸”是旦科同志几十年的从医经验总结,在整个藏医界独一无二,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供不应求,并在2002年获国际传统医药金像奖。
他重视藏医药人才培养。1974年,旦科代表阿坝州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会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藏医药事业的建议,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75年,旦科和另一位热爱藏医的同行创办了阿坝卫校藏医中专班,并编写和翻印了藏医学教材《藏医生理学讲义》等13本教材,给后来全国五省区藏医中专统编教材打下了基础。为川、甘、青三省培养藏医药工作者近3千人,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养国家级名老藏医继承人4名,省级名老藏医继承人6名。
他走遍青、甘、川交界的山区,对藏药植物进行全面普查,并对其特征、性味、功能及疗效等进行深入研究。1959年,旦科亲手创建了若尔盖县红星合作医疗站,并先后参与了若尔盖县藏医院、研究所、阿坝县藏医院、红原县藏医院、阿坝州藏医院、研究所等的创办工作,担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大专班的业务指导。
旦科同志独创了多种藏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及特药,在治疗心脑血管、胃肠、肝胆、慢性骨髓炎、风湿、瘫痪、脉管炎、鼻窦炎、结核病等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1982年,十世班禅大师在阿坝州视察期问,旦科是其保健医师。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受到十世班禅大师的高度赞扬。
他先后获得过国家、省、州多种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
他编写的《藏医常用验方荟萃》一书,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2000年,他撰写的论文在拉萨召开的国际藏医学术会上获得了“宇妥杯”优秀奖。他先后参与了藏医教材《藏医方剂学》《中国医药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全国中等藏医专业教材》《全国藏医本科教材》等著作的助编整理工作。
他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加工配制和新制藏药达100余种,其中“夏萨系列药品”甚至被人们视为“灵丹妙药”。总之,60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总结出了独特的治疗法,为藏医学的继承、发掘、整理、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