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刘茂才(主任医师)

刘茂才(主任医师)

他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尤其擅长脑病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特别是中风病的救治及康复;他创立了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脑病专科,并从1970年带领团队开始进行中风病研究,率先提出“痰瘀同治”论治缺血中风,使疗效大大提高。

刘茂才,男,1937年10月生,广东兴宁市人,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199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学术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曾任老年脑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等职。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越秀区第11、12届人大代表等。

他从事中医内科一线工作50余年,尤其擅长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是中风病的救治及康复。他创立了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脑病专科,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带领专科(学科)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该学科现有特色专科门诊10余个、病区7个、病床300余张,成为全国中医脑病临床研究重要基地,为推动中医脑病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国医大师邓铁涛誉为“中西内外、比翼齐飞”。

他重视“脑为元神之府”说,力倡构建完整的中医脑髓理论体系以指导临床、解决证治中的难题,并出版专著《中医脑病临证证治》。他注重临床研究,从1970年开始进行中风病研究,在学术界普遍单纯从“血瘀”论治缺血中风时,他率先提出“痰瘀同治”,使疗效大大提高。针对中大量脑出血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他执简驭繁,抓住中大量脑出血的核心病机,在临床救治中采用阴阳类证辨治体系,立“清热熄风、破瘀涤痰、通腑醒神”等治法,取得良好疗效。

他主持“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大量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方案的研究”多中心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控优势和特色,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并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同时,基于这项研究的临床路径方案已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在全国各级中医院推广应用,并开发了系列有效方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项。他带领的学术团队是国内唯一一个从中大量脑出血、小量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脑梗死二级预防、脑血管病围手术期研究领域连续20年承担国家攻关计划的中医脑病团队。

长期研究表明:他提出的系列方案能明显降低中大量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减轻卒中复发率,同时还明确了脑动脉瘤、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等围手术期中医干预的靶点、中医辨证规律,并形成了相关诊疗规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并发表中医脑病相关研究论文数十篇。

他的学术成绩深受行业认可,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推动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的创建,牵头组织成立了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等,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授予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他注重学术传承,倾心培养人才,先后培养硕士4名、博士19名、指导合作博士后5名、师带徒2名,其中多人成为中医脑病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990年获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9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等荣誉及称号。

相关推荐

许履和(主任医师)

许履和,字谦,号受益。男,1913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解放后先后至江阴县中医进修班及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结业后,执教于南京中医学院,任外科教研组副组长。对审编《中医外科学讲义》有一定建树。 他强调外科实从内出,贯穿辨证论治精神。许氏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擅治一

姚尊华(主任医师)

姚尊华,男,汉族,1930年生,祖籍山东黄县,出身中医世家。1952年悬壶问世,后到黑龙江省肇源县医院工作至今。历任东北三声针灸经络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委员、省老年学会会员,现任肇源县医院中医技术顾问,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医德高尚,技术精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通针灸,擅长

宋光瑞(主任医师)

宋光瑞(主任医师)

他诊治肛肠疾病始终不忘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不忘顾护脾胃,用药宜温运;不忘疏导为主与慎用涩敛;不忘因人因时因地辨证等大法。他在国内较早用中医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经肛门直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揭开了新篇章。 宋光瑞,男,1939年4月生,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河南中医学院附属肛肠

钟坚(主任医师)

钟坚(主任医师)

钟坚,男,(1946―)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专家。1969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近40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能取中西医之长治疗疑难杂症,应用经方多有化裁发微之处,临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胃肠疾病。根据温病学理论自拟清热饮治疗急性感染性发热,已

周鸣岐(主任医师)

周鸣岐,男,1919年生,山东掖县人,现任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他治学严谨,主张学以致用。他认为,读历代医家之书,有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除了理论上的探索论证外,重要的是进行临床验证。自1950年以来,他几乎天天和患者打交道,他认真地辨证,一丝不苟地遣方施药,为此倾注了自己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