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孙达武(主任医师)

孙达武(主任医师)

他采用循经逆推检查法治疗椎源性疾病,使有关疑难杂症获得了“意外”的疗效。正骨手法上主张“循其旧道”,在继承前人的正骨手法,根据自己长期实践,撰写了《略述正骨手法的10点要求》,学术上推崇活血化瘀流派。

孙达武,男,1933年2月生,湖南石门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湖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49年8月从父学中医内科,1956年3月招入区联合诊所,1959年2月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分配至湖南省中医院,拜骨伤科泰斗张紫赓(1893-1972)为师。1989年至2009年连任湖南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3年被人事厅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被卫生厅评为湖南省“十佳”医务人员,1995年被授予省高等学校“模范党员”称号。1999年被人事厅评为湖南省名中医,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临床与学术方面

从1959年至2013年未脱离临床医疗工作。采用循经逆推检查法,诊断治疗椎源性疾病,使有关“疑难杂症”获得了“意外”的疗效。撰写了《椎源性疾病与按摩治疗》。在1992年至1994年,先后两次获学院“医疗优质奖”。正骨手法方面:主张“循其旧道”,在继承蔺道人的正骨五法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八法,及尚天裕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新正骨十法,再根据在长期实践中的体会,撰写了《略述正骨手法的10点要求》,并于1994年10月参加“94中国洛阳中国骨伤国际培训暨学术研讨会”大会交流。内治方面:撰写了《“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的临床运用》、《略谈伤科内治法则》、《生命在于平衡》。《略述骨内高压症(血淤证)与活血化瘀药》2002年3月应邀于香港参加第四届世界骨伤科学术交流大会交流。学术方面崇拜以王清任为宗师的活血化瘀流派,撰写了《论王清任对活血化瘀的贡献》。认为“久病多瘀,怪病多瘀,久痛多瘀,老年多瘀”。治则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维持“动态平衡”。还继承了先师的经验,撰写了《“伤后易感寒,新伤先发散”之我见》。另主编、参编医学著作10余部,撰写论文50余篇。

传承情况

临床带教88、89级骨伤硕士研究生罗佩强、张三康2人毕业。1992年9月招收骨伤硕士研究生谢林、李晓声2人毕业,现均为博导。全国第二批学术继承人谭兴无,现在英国伦敦行医。全国第二批学术继承人孙绍裘,全国第三批学术继承人王勇、吴官保,以上3人现均为硕导。省第二批学术继承人周昭辉、孙绍卫,已出师。全国第五批学术继承人董克芳、谢义松,正在学习。2012年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

《略谈伤科内治法则》在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优秀成果大奖赛中获优秀成果奖,《健芪归附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12月获大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10月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丹紫康膝冲剂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及实验研究》1998年3月获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参与社会团体活动

曾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学院顾问、长沙分院副院长,全国骨伤科新技术推广应用学会理事,全国小儿马蹄内翻足医疗中心特邀顾问,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特邀评审委员,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骨内科医学委员会会员,湖南省高级卫生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湖南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中医药时代》杂志编委。先后在县级中医院办骨伤科短训班,或坐诊筹建培养骨伤人才计10处,约100余人。主持召开了全省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八次,并将大会论文编辑成册。1997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四满意”服务竞赛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被聘为湖南省保健专家。

相关推荐

王羲明(主任医师)

王羲明,别号:王家烨,男,1930年3月8日生,汉族。籍贯:上海市上海县人,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肿瘤科主任。 1949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50年坐堂开业(领有上海市中字第2501号开业证书)。1951年上海市杨思区第5联合中医诊所内科工作。 1957年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为我

穆希权(主任医师)

穆希权(主任医师)

穆希权,男,1950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曾任房山区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房山区医疗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疑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脾胃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房山区“我心目中的好中医”荣誉称号,发表《复方丹参饮治疗HP阳性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方景森(主任医师)

方景森,男 ,1932年生,早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主任医师,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 近30年来专攻病毒性肝炎,长于各型病毒性肝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运用中医中药退黄、降酶、降浊絮、提高白蛋白、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调整机体的

谭敬书(主任医师)

谭敬书,男,1931年1月9日生,汉族,湖南汀潭县人。195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留该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工作,1959年2月至1962年3月在广州中医学院59高研办离职学习中医三年。现为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吴光炯(主任医师)

吴光炯(主任医师)

吴光炯,男,1944年10月生,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贵州省名中医,国家第四、五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吴氏从医40余年,临床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儿科、妇科等的疾病,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