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增午,男,汉族,1930年生,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等职务。1951年上海负担大学外文系俄文专业毕业。1962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
在文革期间,共对30多种中草药用现代制剂方法制成糖浆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约百余种制剂,甚至职称静脉注射剂。因当时医学杂志大都停刊,没有将这些资料收集总结,予以发表交流。“文革”结束,调回上海中医学院科研处情报室工作。共发表几十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各大学术杂志上。
赵增午,男,汉族,1930年生,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等职务。1951年上海负担大学外文系俄文专业毕业。1962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
在文革期间,共对30多种中草药用现代制剂方法制成糖浆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约百余种制剂,甚至职称静脉注射剂。因当时医学杂志大都停刊,没有将这些资料收集总结,予以发表交流。“文革”结束,调回上海中医学院科研处情报室工作。共发表几十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各大学术杂志上。
王大鹏,男,出生于1946年9月25日,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原临沂县)。通讯地址:天津中医学院。邮政编码:300193。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医学硕士,研究室主任。兼任天津医学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1980年毕业的中国首届中医研究生。 擅于中医妇科疾病
杨蓁,男,1940年5月生,1965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基础所副研究员,从事虚证及针灸临床研究,1972~1978年用中医辨证研究针灸与个体差异关系,首次发现阳虚者针麻效果好.提出中医辨证可预测针麻效果,为针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荣获1978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
王奎,男,生于1942年,北京市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现首都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心血管及血液病的临床与教学,对内科急重病人抢救及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用漆菇草治疗慢性粒细胞性
林育华,男,出生于1935年10月27日,汉族,籍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下店村。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曾任冶金部包钢医院药局副主任、中国药学会包头分会副理事长、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实验药厂技术负责人等。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剂型研究室主任、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杂
刘建勋、男、1955年3月24日生。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中草药(药理药化)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工作至现在,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工作。1985年破格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1.5-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