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鹤龄,男,1928年生于南昌,安徽歙县人。1951年毕业于江西省医学专科学校医科,毕业后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58年奉调参加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两年半,此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及外科临床工作。
30余年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烧伤、闭塞性脉管炎及针灸、针麻研究做出了大量工作,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见解。曾发表过多篇论文。近年来,正在从事肢体负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及中医外治疗法的探讨等工作。
余鹤龄,男,1928年生于南昌,安徽歙县人。1951年毕业于江西省医学专科学校医科,毕业后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58年奉调参加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两年半,此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及外科临床工作。
30余年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烧伤、闭塞性脉管炎及针灸、针麻研究做出了大量工作,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见解。曾发表过多篇论文。近年来,正在从事肢体负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及中医外治疗法的探讨等工作。
赵承典,男,1931年10出生于安徽省宿县;1950年毕业于西南军医学院。1963~1965年在成都中医院高研班学习两年。曾先后在西南总后方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自贡市解放军五四陆军医院任住院军医、主治军医、副主任军医。1980年入党。曾在成都军区中医研究小组担任过组员。临床擅长以八纲、脏腑、经
郝朴,男,1939年3月14日生,江苏省宿迁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6年制)。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徐州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医药研究室主任、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徐州医学院附届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徐州医
他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建立了“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被全国同行认同。制定两个被全国规范化教材选用的新病种: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出版《中医耳鼻喉科学》,主编多部中医耳鼻喉科教材。 干祖望,男,1912年9月生,上海松江人,农工民主党党员,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 1
禹新初,1923年1月1日出生,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县(原邵阳县)崇山铺乡羊夫村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现住该院宿舍一栋,邮政编码:410006。 幼读私塾10年,1943年在家教私塾时开始自学中医学,5年里学完了本草、脉诀、伤寒、温病以及临床各科医籍20余部。1948年在安江镇(现黔阳
何炎觯男,1922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现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少年从宿儒学习古文,参入高中后丧父,乃发愤自学中医。早年为开业中医,解放后,组织东莞第一间新生中医联合诊所,任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