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老年人养生 > 正文

七食养生法裨益老年人

养生之道,各有各法。清代医家、养生家石密斋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包括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著述,如《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

养生之道,各有各法。清代医家、养生家石密斋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包括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著述,如《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其中饮食“七食养生法”歌诀一首,曰:“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这首以饮食调养的养生之法,适宜中老年人的饮食保健,特别对老人养生大有裨益,深受老年人青睐。下面解读这首养生歌诀。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

按时进餐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吕氏春秋》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也说:“食哉惟时”。每餐不可推迟到很晚,早餐宜七点左右,午餐十二点左右,晚餐下午六点左右,养成定时用餐的好习惯,有利健康。

食宜缓些,不可粗速

历代医家都看重细嚼慢咽。孙思邈《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明朝文人郑u《昨非庵日纂》云:“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著《老老恒言》云:“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养病庸言》云:“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实验证明:吃同样的食物,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别为85%和83%,而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只有72%和71%。专家指出,一顿饭最好在半个小时至45分钟内吃完,最益健康。

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

曾有人问营养学家不老秘方是什么,营养学家说是少吃东西,少吃东西就能减缓细胞代谢的次数,所谓一个人的年龄,其实就是TA细胞分裂的次数,所以吃饭不要超过八分饱,更不要因为心情不好情绪失控就,这样才有益于健康。曹庭栋《洞微经》曾云:“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孙思邈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这种似饥非饥,似饱非饱的饮食原则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生理机能衰退,消化功能减弱,更应在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要的前提下节制饮食,以八分饱为宜。

食宜淡些,不可厚味

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清淡饮食,《吕氏春秋》说“肥肉美酒,勿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医学心悟》主张“莫嗜膏粱,淡食为最”。现代社会许多生活方式病,如、、、等,也往往与量、高脂饮食密切相关。古人之谓清淡饮食还专指味道的“淡食”,主张“少咸”,孙思邈曾提出“咸多促人寿”,“促”即短。所以饮食要尽量清淡,每人每天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

食宜温暖,不可寒凉

《灵枢・师传》指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老年人消化道腺体开始萎缩,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降低,如不注意饮食调节而“生冷无节”极宜患病。因此,提倡科学的饮食养生法,特别是中老年和体弱之人,应以“温热”为宜,不可生冷寒凉之物。

食宜软烂,不可坚硬

老年人真气逐步消耗,五脏功能逐渐,消化道腺体开始萎缩,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降低,加之人老多脱落,咀嚼功能减退,如所食之物过于坚硬,则不易咀嚼,妨碍消化吸收,使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因此,要食用软烂食物,以利消化吸收。

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饭后用茶漱口,能反复冲击口腔各部位,把滞留在牙齿的沟裂区、牙颈部、牙间隙、唇颊沟等处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牙垢清除出来,用茶水漱口益处多。第一,消除,会感到口腔内清爽舒适。第二,预防。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活性,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口腔细菌的密度,抑制牙菌斑的形成。第三,预防流感。中的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作用。第四,预防。中的儿茶素可杀灭口腔中的细菌;而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牙龈。若杀灭了口腔中的细菌,牙龈炎症就会减轻,出血就会自然停止。第五,防治牙周炎。牙周炎是由厌氧菌引起的,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但适宜浓度的茶水,则可以抑制口腔中的厌氧菌,起到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中老年人如能遵循饮食“七食养生法”保健养生,定会使机体得以调理,身强体健,益寿延年。

相关推荐

饭后保健不如饭前养生

有些人十分注意饭后保健,其实很多保健措施在饭后施行并不科学,而如果把这些保健方法从饭后移到饭前,效果会更好。运动在吃饭前,人体处于空腹状态,脂肪细胞内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运动能将其“动员”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饭前1小时快步走或慢跑,持续30至45分钟,效果比饭后运动要好得多。吃水果饭后吃水果会被先

秋冬季节最佳养生食物

富有天然特性胶质,正适合秋冬季滋润而不腻滞的饮食特点,能养阴清热、润燥补脾、益气清肠,经常食用还可以润肤,祛斑。其中含丰富膳食纤维,还能养肝。梨 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秋季容易发作的、支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柑橘 味甘酸,能生津止咳、

清明节后的饮食养生法

:15克,5枚,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共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接冲泡3~5次,有舒肝理气和胃的功效。:鲜150克,3克,陈皮6克,、葱、精盐各适量。将鲜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葱、精盐

秋季养生从中秋开始

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中秋国庆8天大假,也会影响日常的饮食平衡。促发三高、等疾病。因此应及时注意养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2012年的中秋即将到来,也意味着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中秋国庆8天大

民间的白露养生饮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白露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