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黄茶根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痢疾;疮痈;吐血;咯血;痔疮出血;崩漏;白带;暑热烦渴
黄荆
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 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 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
黄荆叶
解表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 ①《救生苦海》:治九窍出血,捣汁,酒和,服二合。 ②《本草求原》:洗癣疥恶毒。 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五疳。煎汤
黄荆子
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①《玉环志》:消食下气。 ②《草木便方》:养肝剧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③《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
黄荆枝
祛风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 ①《安徽药材》:治热疮,喉痹肿痛。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热发汗。 ③《陆川本草》:祛风,行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骨痛,浮肿。
黄荆根
解表,祛风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痧气腹痛,疟疾。蛲虫病。 ①《草木便方》:治心头风,牙疳。 ②《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痧症,盗汗。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
黄荆沥
清热;化痰;定惊。主肺热咳嗽;痰粘难咯;小儿惊风;痰壅气逆;惊厥抽搐
黄草乌
祛风湿;镇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黄草花
清肺止咳;清肝利胆;止痛。主肺热咳嗽;发热胸痛;肝胆湿热;胁痛;发热;厌食油腻;黄疸;湿热泄泻
黄药子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