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李根
清热,解毒。治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 ①《药性论》: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主赤白痢,浓煎服。 ③《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
李根皮
清热,下气。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①《吴普本草》:治疮。 ②《别录》: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③陶弘景:水煎含之,疗齿痛。 ④《药性论》: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 ⑤孟诜:主女人卒赤白
杏仁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
杏仁防风
祛风解表,行气散结,健脾,截疟。用于感冒,咳嗽,风湿关节痛,疟疾,食欲不振,胃痛,疝痛,颈淋巴结结核。
杏叶
治目疾,水肿。 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②《本草蒙筌》:煎汤洗眼止泪。
杏叶防风
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 ①《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 ②《草木便方》:消瘰疬,
杏子
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犹未鞕者,采之暴干食之,甚止渴,去冷热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 ③《随息居饮食谱》:润肺生津。
杏李
活血,调经,止血。用于吐血,闭经,跌打损伤。
杏枝
《本草图经》:主堕伤。
杏树根
①《本草蒙筌》:主堕胎。 ②《纲目》:治食杏仁多,致迷乱将死,杏树根切碎,煎汤服,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