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鹿耳翎根
祛风;解毒;散瘀。主头痛;毒蛇咬伤;肝硬化;妇女闭经
鹿耳韭
散瘀镇痛,祛风止血。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
鹿肉
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羸瘦,产后无乳。 ①《别录》:补中,强五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②《食疗本草》:补虚羸瘦弱,利五藏,调血脉。 ③《纲目》:养血,治产后风虚邪僻。 ④《医林纂要》:补脾
鹿肾
补肾,壮阳,益精。治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聋,耳鸣,阳痿,宫冷不孕。 ①《别录》:主补肾气。 ②《千金·食治》:主劳损。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安五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服。 ④《日用本草
鹿胆
《纲目》:消散肿毒。
鹿胎
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①《本草新编》:健脾生精,兴阳补火。 ②《青海药材》:治妇女月经不调,血虚、血寒,久不生育。 ③《四川中药志》:能补下元,调经种子。治血
鹿脂
①《唐本草》: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疗面疱疮,频频涂之。
鹿茸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②《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
鹿茸草
治感冒心中烦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 ①《杭州药植志》:治乳癌、乳痈,血管瘤,烂脚疮。 ②《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止痛。治急性胃肠炎,菌痢,牙痛,热淋,毒蛇
鹿草
益气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