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麻黄根
治体虚自汗、盗汗。 ①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②《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③《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黄三七
清热除烦;解毒消肿。主主治热病烦躁;心悸怔忡;骨蒸潮热;咽炎;口腔炎;结膜炎;疮痈肿毒;湿热泄泻;痢疾
黄刺皮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及痈疮初起。
黄唇鱼心
。主胸痛
黄唇鱼肝
补虚。主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肺结核
黄唇鱼鳃
滋补肝肾;活血调经。主肾虚腰痛;崩漏
黄唇鱼鳞
生肌敛疮。主伤口溃烂
黄囊杓兰
强心利尿,活血调经。用于心力衰竭,月经不调。
黄土
和中解毒。治中暑吐泻,痢疾,痈疽肿毒,跌扑损伤。 ①李当之《药录》:治一切痈疽发背及患急黄热甚。 ②《本草拾遗》: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入地干土以水煮三、五沸。绞去滓。适稀稠及暖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