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
在中医学中甘味,具有补虚气血、缓解疼痛、解百药之毒等作用。多用于虚症、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如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 甘味:美味,觉得味道美之意,就是甜的滋味。甘味——百味之王。甜属于五味中的“甘”味,甘味是五味之中给人的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看其甲骨文的字形:这个字的构成是象形加指事,外面是一个口字,是“口”的早期象形字;口中含着“一”字,代表一种物品。整个字看上去很像我们口里含着糖块在品味,说明甘味给人一愉悦感,属于美味之品,所以“甘美”二字含义相近,可以通用。
【凤凰木】平肝潜阳。主肝热型高血压,眩晕,心烦不宁[ 详情 ]
【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详情 ]
【马蔺根】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详情 ]
白毛藤
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②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③《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
白毛蛇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疖肿;带状疱疹;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腰肌劳损;跌打骨折
白沙糖
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白活麻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
白牛尾七
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便血;外伤出血
白牛胆
祛风,利湿,行气,化滞。治风湿关节疼痛,胸膈痞闷,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 ①《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痢疾,水泻。 ②《泉州本草》: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 ③《
白牛胆根
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肾炎水肿
白猪母菜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目赤肿痛;尿血;痔疮肿痛
白石榴花
止血,涩肠。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 ①《四川中药志》:散郁结。治肺劳吐血及衄血。 ②《福建中草药》:固肠止血。
白石脂
涩肠;止血;固脱;收湿敛疮。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疮疡不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