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
在中医学中甘味,具有补虚气血、缓解疼痛、解百药之毒等作用。多用于虚症、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如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 甘味:美味,觉得味道美之意,就是甜的滋味。甘味——百味之王。甜属于五味中的“甘”味,甘味是五味之中给人的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看其甲骨文的字形:这个字的构成是象形加指事,外面是一个口字,是“口”的早期象形字;口中含着“一”字,代表一种物品。整个字看上去很像我们口里含着糖块在品味,说明甘味给人一愉悦感,属于美味之品,所以“甘美”二字含义相近,可以通用。
【凤凰木】平肝潜阳。主肝热型高血压,眩晕,心烦不宁[ 详情 ]
【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详情 ]
【马蔺根】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详情 ]
豆腐皮
①《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②《纲目拾遗》:养胃,滑胎,解毒。
豆黄
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②《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豇豆
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①《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②《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
豇豆叶
《滇南本草》:冶淋症。
豇豆壳
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
豇豆根
健脾益气,消食 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捣烂敷疔疮。根、梗烧灰,调油搽破烂处,又能长肌肉。 ②《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食积。 ③《重庆草药》:健脾益气。治脾胃虚弱,白带
豌豆
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①《绍兴校定证类本草》:主调颗营卫,益中平气。 ②《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③《纲目》:研末涂痈肿、痘疮。 ④《本草从新》:理脾胃。 ⑤《医林纂要
豚卵
补肾纳气,治哮喘,疝气,少腹急痛,癃闭。 ①《本经》:主惊痫,癫疾,除寒热,奔豚,五癃邪气挛缩。 ②《千金·食治》:除阴茎中痛。 ③《纲目》:治阴阳易病,少腹急痛,用热酒吞二枚。
象牙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治痫病惊悸,骨蒸痰热,痈肿疮毒,痔漏。 ①《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③《开宝本草》:主诸
象皮
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①《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 ②《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③《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 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