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白菖
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①《别录》:主食诸虫。 ②陶弘景:主风湿咳逆,去虫,断蚤虱。 ③《本草图经》:捣末,油调涂疥瘙。 ④《岭南
白萆薢
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
白蒿花
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痈肿疔毒;湿疮;湿疹
白蓝翠雀花
清热燥湿。主痢疾;肠炎
白蔹
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①《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②《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白蔹子
《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白薇
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①《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②《别录》:
白藨
清热解毒,续筋接骨。 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溃疡,血尿,泌尿系感染:3~5钱,煎服。 毒蛇咬伤,疮疖,烫火伤:鲜品适量,捣烂加红糖外敷。 腰椎结核,骨折:配方内服。
白郎花
通经理气。治跌打损伤及五痨七伤。
白酒草
清热止痛;祛风化痰。主肋膜炎;肺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