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胡桐泪
清热,化痰,软坚。治咽喉肿痛,齿痛,牙宣,牙疳,骨槽风,瘰疬。 ①《唐本草》: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蚛牙齿
胡芦巴
补肾阳,祛寒湿。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①《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蘹香子、桃仁,治膀胱气。 ②《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
胡萝卜子
①《纲目》:治久痢。 ②《本草撮要》:治痰喘,并治时痢(锅底灰内煨之,去外皮)。
胡豆草
治风热目雾,感冒头昏,肝热耳鸣;消痈肿毒。
胡黄连
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
胭木
解毒消肿。主蛇咬伤
脉耳草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脓见愁
清热拔毒。治疮疖、蜂蟹伤。
脾寒草
《中国药植图鉴》:治疟疾。
腐卑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痢疾,阑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治烧烫伤,淋巴结炎,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