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苦味中药

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天仙子
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神经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②《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③《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
天仙藤
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①《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②《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 ③《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
天泡子
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