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功效分类的中药
中药方中的药总称 ∶药物的气味或味道,即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来讲,涩归附于酸,淡归附于甘,所以中药的药味习称“五味”,也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头顶一颗珠】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详情 ]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 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 详情 ]
【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详情 ]
溲疏
①《本经》: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 ②《别录》: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
滇瑞香
祛风除湿,止痛。
滴水珠
止痛,行瘀,消肿,解毒。治头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 ①《江西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结。
漏芦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
火头根
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螫虫咬
火炭母草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②《生草药性备要》:炒蜜食能止痢症。敷疮、
火麻仁
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①《本经》: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③《药性论》:治大肠风
灯台树
清热平肝;消肿止痛。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关节酸痛;跌打肿痛
灯心草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①《开宝本草》:主
灰叶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风热感冒,消化不良,湿疹,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