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首字母分类的中药
按照重要名称首个字母分类查询中药材,是用药分类更加简单快捷便于查找。
【八角乌】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详情 ]
【木竹子皮】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主消化性溃疡;肠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湿疹;烫伤[ 详情 ]
【铁篱巴果】去瘀生新。治吐血,疗痔疮。[ 详情 ]
疏风清热;止咳化痰。主外感发热;肺热咳嗽;翅气管炎
温肾壮阳。
养阴清肺;祛瘀止血。主肺痨咯血;跌打损伤
补中益气,凉血解毒。治消渴羸皮,胃热呕吐,便血。
①《别录,:主补中益气。
②《千金·食治》:止渴。
③《本草拾遗》:主热气湿痹。
④《纲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⑤《本经逢原》:治胃热
补肝,明目。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别录》:主目暗。
②孟诜: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治胎产不利,冻疮,火伤,皮肤皲裂。
①《别录》:疗冻疮。
②《圣惠方》:手足皲裂成疮,生涂之良。
③《纲目》:催生滑胎。
《纲目》: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
治消渴,头昏眩晕,疥疮。
①《别录》:主热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④《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清热利湿;止咳;止血;解毒。主湿热黄疸;痢疾;水肿;腹水;淋证;痰湿咳嗽;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乳痈;瘰疬;痔疮;烫伤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①《本经逢原》:清肺。
②《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③《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
④《科学的民间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