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药别名:九层楼、盘龙七、偏头七、螃蟹七、白窝儿七、狮子七、山糜子。 鹿药的功效与作用: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痨伤,阳痿,偏、正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月经不调。①《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浸酒服之。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③《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补气血,壮筋骨。治头痛,偏头痛,风湿疼痛,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烫热熨患部。
鹿药英文
鹿药来源
鹿药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荫湿处或岩缝中。 2.生于海拔1300-4000m的林下、灌丛下、水旁湿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贵州。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鹿药功效与作用
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痨伤,阳痿,偏、正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月经不调。
①《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浸酒服之。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
③《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补气血,壮筋骨。治头痛,偏头痛,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痨伤。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壮阳益肾,活血祛瘀,除风湿疼痛,治阳萎,跌打损伤。
鹿药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烫热熨患部。
鹿药性味
鹿药归经
鹿药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40厘米。根茎横卧,肉质肥厚,有多数须根。茎单生,直立,有粗毛,下部有鳞片。叶互生,着生于茎的上半部,通常5~7(9)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6~7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边缘及两面密被粗毛;具短柄。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椭圆形;雄蕊6;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颗。浆果球形。初绿色,有紫斑,成熟时黄色或淡黄色。花期夏季。
鹿药化学成分
鹿药含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
鹿药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略呈结节状,稍扁,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皱纹,先端有一至数个茎基或芽基,周围密生多数须根。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甜、微辛。以根茎粗壮、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鹿药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鹿药,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温益阳气,故能主风血去诸冷而益老起阳也。当与黄精、萎蕤、枸杞之类同科。气味和平,性本无毒,补益之外。别无治疗。"
鹿药备注
鹿药出处
鹿药药方
1、治头痛,偏头痛:偏头七、当归、川芎、升麻、连翘各二钱。水煎,饭后服。(《陕西中草药》)
2、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偏头七,捣烂敷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痔伤:盘龙七五钱至一两,泡酒服。
4、治瘩背:盘龙七一钱半,刺老包,红岩百合各一钱,鲜百味连、天南星各八分,同捣绒,拌鸡蛋一,个,用布包在疮上。
5、治乳痈:鲜盘龙七、青菜叶各一两,共捣细,用布包好,放在开水里烫热后,取出熨乳部。(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6、治月经不调:偏头七四至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