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鹿髓

[Lù Suǐ]

鹿髓的功效与作用: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血枯。①《别录》: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咳逆,以酒服之。②《日华子本草》: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③《纲目》:补阴强阳,生精益髓,润燥泽肌。 用法用量:内服:熬膏;酒煮或入丸剂。

鹿髓图片

鹿髓英文

Deer bone marrow or Deer spinal cord

鹿髓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髓或脊髓。

鹿髓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鹿髓功效与作用

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血枯。

①《别录》: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咳逆,以酒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

③《纲目》:补阴强阳,生精益髓,润燥泽肌。

鹿髓用法用量

内服:熬膏;酒煮或入丸剂。

鹿髓性味

味甘、性温

鹿髓归经

肾经

鹿髓药物形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鹿髓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的短段,长短、粗细不一,黄白色,具蜡脂样光泽,富油性。体轻,质脆嫩,气膻,具油腥味。

鹿髓相关论述

1.《别录》: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咳逆,以酒服之。

2.《日华子本草》: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

3.《纲目》:补阴强阳,生精益髓,润燥泽肌。

鹿髓出处

《别录》

鹿髓药方

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萎咳嗽:鹿髓半升,蜜二两,酥二两,生地黄汁四合,杏仁三两(酒一中盏,浸研取汁),桃仁三两(酒半盏,研取汁)。先以桃仁、杏仁、地黄等汁于银锅内慢火煎令减半,次下鹿髓、酥、蜜同煎如饧。每子食后,含咽一茶匙。(《圣惠方》鹿髓煎)

鹿髓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鹿靥

鹿靥

治瘿病。

  • 发布于 2022-01-13 00:30:55
鹿药

鹿药

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痨伤,阳痿,偏、正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月经不调。 ①《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浸酒服之。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 ③《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

  • 发布于 2022-02-20 03:42:49
鹿胎

鹿胎

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①《本草新编》:健脾生精,兴阳补火。 ②《青海药材》:治妇女月经不调,血虚、血寒,久不生育。 ③《四川中药志》:能补下元,调经种子。治血

  • 发布于 2022-02-08 18:08:32
鹿脂

鹿脂

①《唐本草》: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疗面疱疮,频频涂之。

  • 发布于 2022-01-04 00:30:14
鹿骨

鹿骨

补虚羸,强筋骨。 ①《别录》:安胎,下气。 ②《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③《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④《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⑤《四川

  • 发布于 2022-02-16 08:15:43
鹿肉

鹿肉

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羸瘦,产后无乳。 ①《别录》:补中,强五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②《食疗本草》:补虚羸瘦弱,利五藏,调血脉。 ③《纲目》:养血,治产后风虚邪僻。 ④《医林纂要》:补脾

  • 发布于 2022-01-14 14:32:01
鹿肾

鹿肾

补肾,壮阳,益精。治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聋,耳鸣,阳痿,宫冷不孕。 ①《别录》:主补肾气。 ②《千金·食治》:主劳损。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安五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服。 ④《日用本草

  • 发布于 2022-02-17 22:44:02
鹿茸

鹿茸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②《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

  • 发布于 2022-01-15 20:05:40

相同药味中药

刺葡萄根

刺葡萄根

散瘀消积;舒筋止痛。主吐血;腹胀症积;关节肿痛;筋骨伤痛

  • 发布于 2022-01-04 05:01:19
水蕨

水蕨

消积;散瘀;解毒;止血。主腹中痞块;痢疾;小儿胎毒;疮疖;跌失损伤;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1-08 15:18:10
玉簪花

玉簪花

治咽喉肿痛,小便不通,疮毒,烧伤。 ①《纲目拾遗》:治小便不通。 ②《分类草药性》:治遗精,吐血,气肿,白带,咽喉红肿。 ③《岭南采药录》:润肺,止咳血,又和水捣烂,饮之能解斑蝥毒。 ④《河北药材》:

  • 发布于 2022-01-06 08:18:18
白紫草

白紫草

清热养阴,解毒。用于阴虚发热,尿路感染,肝炎;外用治口腔炎,疮疡肿毒。

  • 发布于 2022-01-01 12:11:50
紫八宝

紫八宝

清热解毒;敛疮;祛风镇痛;补益心肾。主疮疡痈疽;瘰疬;痔核;感冒头痛;风寒痹痛;痛风;肺炎;肺结核;心悸;虚劳;阳萎;妇女不孕;癫痫;神经障碍;便秘;虫积;食积;腱鞘炎

  • 发布于 2022-02-26 09:09:38
芭蕉根

芭蕉根

清热,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①《食疗本草》:主黄疸。 ②《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

  • 发布于 2022-01-23 10:45:07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