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别名:柏叶、扁柏叶、丛柏叶。 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侧柏叶英文
侧柏叶来源
侧柏叶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侧柏叶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侧柏叶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侧柏叶性味
侧柏叶归经
侧柏叶药物形态
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种子椭圆形,无刺,淡黄色,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花期4月。果期9~10月。
侧柏叶性状鉴别
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侧柏叶鉴别方法
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略厚。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气孔甚多,凹陷型,保卫细胞较大,侧面观呈哑铃状。薄壁细胞含油滴。纤维细长,直径约18μm。具缘纹孔管胞有时可见。
侧柏叶炮制方法
侧柏叶毒性
侧柏叶贮藏方法
侧柏叶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疗效:㈠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㈡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侧柏叶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侧柏叶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 本品煎剂的醇沉部份、醇提取液10g/kg及其提取物黄酮25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由SO2所致的咳嗽,均有镇咳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析出物及酚性物对小鼠氨熏法所致咳嗽;均有显着的镇咳作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实验表明,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故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侧柏叶注意事项
《药性论》:与酒相宜。《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侧柏叶备注
侧柏叶出处
侧柏叶药方
十灰散《十药神书》;柏叶汤《金匮要略》;四生丸《妇人良方》;槐花散《本事方》;双柏散《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