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艾叶

[ài Yè]

艾叶别名:艾、又名:冰台、艾蒿(郭璞注)、医草、灸草。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艾叶图片

艾叶英文

Argy Wormwood Leaf,Ai Ye

艾叶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艾叶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艾叶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艾叶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艾叶性味

味辛、苦、性温

艾叶归经

归肝;脾;肾经

艾叶图片

艾叶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艾叶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叶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溶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工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绿褐色。①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壁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②腺毛表面观呈鞋底形,由4或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③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艾叶鉴别方法

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 4、6 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艾叶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艾叶炮制方法

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艾叶毒性

毒性:艾叶油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为1.12ml/kg。艾叶所含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引起发热潮红,口服能刺激胃肠道分泌,口服干艾叶3-5g可增进食欲,但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产生大量恶心呕吐,若大量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由于神经反射性的变化,以及血管壁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妊娠时甚至流产。

艾叶贮藏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

艾叶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肝炎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②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艾叶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丸之,或作汤空腹饮之,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其毒发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2.艾,生寒熟温,生捣汁服可止血。《本草》止言其温,不言其热。其性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

艾叶注意事项

1.

2.《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艾叶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艾叶出处

《本草经集注》

艾叶药方

胶艾汤《金匮要略》:治血虚寒滞,月经过多。香艾丸《圣济总录》:止痢定痛。艾姜汤《世医得效方》:下痢脓血。艾附暖宫丸《沈氏遵生书》:阳虚寒盛、冲任失养。《四生丸》妇人良方:凉血止血。

艾叶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山艾叶

山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

  • 发布于 2022-01-19 22:28:09

相关中药知识

艾叶怎么驱蚊子最有效,艾草能驱蚊吗

艾叶怎么驱蚊子最有效,艾草能驱蚊吗

老一辈的人在入夏之后总会割很多艾草晒干,再在傍晚乘凉的时候,将晒干的艾草点燃,用来驱蚊。那么艾草能驱蚊吗?艾草怎么驱蚊子最有效呢? 1、艾草能驱蚊吗 艾草能驱蚊。艾草是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其含有特殊的挥发油,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平常在房间里放置一些艾草,或者点一些艾条,

  • 发布于 2022-12-23 08:13:30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红花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红花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很多人都有泡脚的习惯,并且有些人喜欢在泡脚的时候加入中草药,比如红花、艾叶等。红花是一种很好的足浴药材,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红花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1、红花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泡脚能够改善女性的月经不调,对于痛经、闭经以及产后腹痛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为红花中含有红

  • 发布于 2023-02-02 09:55:33
白酒生艾叶治荨麻疹

白酒生艾叶治荨麻疹

艾叶的用处很多,它配合白酒可以治疗荨麻疹,在临床应用上的反馈还是很好的,下面本站小编介绍下艾叶和白酒的配方以及食用方法。 【方剂】 白酒:100克。 生艾叶:10克。 【用法】 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 以上为艾

  • 发布于 2023-06-03 09:35:55
四种人不适合艾叶泡脚,什么人不适合艾叶泡脚

四种人不适合艾叶泡脚,什么人不适合艾叶泡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泡脚,泡脚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很多人都喜欢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但是艾叶泡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泡,那么什么人不适合艾叶泡脚呢? 什么人不适合艾叶泡脚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感知能力要比正常人低一些,也就是糖尿病患者对于泡脚水的

  • 发布于 2023-02-04 08:48:07
花椒水泡脚去湿气吗,艾叶泡脚可以除湿吗

花椒水泡脚去湿气吗,艾叶泡脚可以除湿吗

艾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草药,在民间多用来燃烧驱蚊,目前最多见的是用来煮水泡脚,也一直深受养生人士喜爱,那么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呢?艾叶泡脚可以祛湿吗? 1、艾叶泡脚可以除湿吗 艾草泡脚可以祛湿。艾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用它煮水泡脚,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以及机体

  • 发布于 2023-02-02 10:08:22
艾叶煮鸡蛋的做法,艾叶煮鸡蛋怎么煮

艾叶煮鸡蛋的做法,艾叶煮鸡蛋怎么煮

随着清明的到来,很多人会采摘艾叶来做清明时节的传统食物,比如艾叶青团、艾糍、清明饭、艾草饼、艾草煮鸡蛋等。艾叶煮鸡蛋是一种很好的养生食物,那么艾叶煮鸡蛋怎么煮呢? 艾叶煮鸡蛋怎么煮 1、艾蒿煮鸡蛋 食材:艾叶一把,鸡蛋几颗 做法:艾叶和鸡蛋分别洗净,一

  • 发布于 2023-01-22 08:17:2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