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芥子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芥子英文
芥子来源
芥子产地分布
1.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原产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芥子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④《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⑤《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⑥《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芥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芥子性味
芥子归经
芥子药物形态
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cm,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mm,短雄蕊长6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cm,具细喙,长6-12mm;果梗长5-15mm。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2.油芥菜 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
芥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黄棕色,少数暗红棕色,具细网纹,种脐点状。种皮薄而脆,子叶折叠,有油性。气微,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味极辛辣。以子粒饱满、均匀、色鲜黄、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大型,薄壁;栅状细胞1列,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宽约20μm,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扮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芥子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1g,置硬质试管内,加固体氢氧化钠1粒,酒精灯上灼热,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5%盐酸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检查异硫氰甙类)(2)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样品滤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芥子栽培技术
1.气候土壤: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瘠薄土地生长不良。
2.种植:种子繁殖:早春播种,条播,播种前用15%食盐水浸泡20分钟,捞出再拌草木灰可防菌核病,行距7-8寸,覆土3-4分。定苗时,株距4-5寸。
3.生长期间,注意除草松土,但不宜过多施用氮肥,以防枝叶徒长。
芥子炮制方法
芥子毒性
芥子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醉和涂之。
2.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3.《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4.《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5.《本草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日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6.《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7.《本草纲目》:芥子,其味辛,其气散,故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鼻衄之证,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其性热而温中,故又能利气豁痰,治嗽止吐,主心腹诸痛。
芥子注意事项
1.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2.《本草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3.《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芥子出处
芥子药方
1.治关节炎方(《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芥子末,醋调成糊状,治风寒外侵所致关节疼痛及肿胀等症。
2.治呕吐方(《千金方):芥子末,蜜丸,治胃寒呕吐及脐下绞痛等症。
3.经验方(《孙天仁集效方》):半夏,芥子,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治眉毛不生。
4.治妇人中风方(《圣惠方》):芥子末,醋煎后涂颔颊下,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