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茎叶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降压,行瘀,解毒。治感冒,高血压,痧症吐泻,咽痛,痈肿,疮疥,跌打损伤。①《南宁市药物志》:治热病斑痧,头痛;捣敷跌打损伤、毒疮;浓煎洗汤火伤。②《广西中药志》:散瘀毒,消肿。敷蛇伤。③《中国药植图鉴》:煎水(服)治疟疾和肌肉痛。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萝芙木茎叶来源
萝芙木茎叶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丘陵地或溪边的灌木丛及小树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萝芙木茎叶功效与作用
祛风,降压,行瘀,解毒。治感冒,高血压,痧症吐泻,咽痛,痈肿,疮疥,跌打损伤。
①《南宁市药物志》:治热病斑痧,头痛;捣敷跌打损伤、毒疮;浓煎洗汤火伤。
②《广西中药志》:散瘀毒,消肿。敷蛇伤。
③《中国药植图鉴》:煎水(服)治疟疾和肌肉痛。
④《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清凉解热,消肿,止血,法风,降血压。治疝气,热症,跌打刀伤,肚痛,腰痛,上吐下泻,喉痛,疮疥。
萝芙木茎叶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萝芙木茎叶性味
萝芙木茎叶归经
萝芙木茎叶药物形态
灌木,高1-3m。全株平滑无毛。小枝淡灰褐色,疏生圆点状皮孔。叶通常3-4片轮生,稀对生;叶柄长0.5-1cm;叶片质薄而柔,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4cm,宽1-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渐尖,全缘或略带波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腺弧曲上升,无皱纹。聚伞花序呈三叉状分歧,生于上部的小枝腋间;总花梗纤细,长2-4cm,花梗丝状,长约5mm;总苞片针状或三角状;花萼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绿色;花冠白色,呈高脚喋状,上部5裂,卵形,冠管细长,近中部稍膨大;雄蕊5,花丝短,花药线形,背部着生;花盘环状;子房由2柱离生心皮所组成,花柱圆柱形,柱头短棒状,基部有一环状薄膜。果实核果状,离生或合生,卵圆形至椭圆形,熟后紫黑色。种子1颗。花期5-7月,果期4月至翌年春季。
萝芙木茎叶化学成分
萝芙木茎含四氢蛇根碱(ajmalicine)即δ-育享宾(δ-yohimbine)[1]。叶含马蹄叶碱(aricine),洋槐甙(robin)。根、茎叶还含萝芙木甲素(rauwolfia A)。
萝芙木茎叶性状鉴别
干燥茎直径约1~2厘米,向上渐细,圆柱形,灰色至灰绿色,幼茎绿色,有3~5个角棱及田点状皮孔,并具纵皱。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气微弱,味苦,皮部较木质部更苦。叶多皱缩,质脆易碎。气不显着,味苦微辣。
萝芙木茎叶相关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治热病斑痧,头痛;捣敷跌打损伤、毒疮;浓煎洗汤火伤。
2.《广西中药志》:散解毒,消肿。敷蛇伤。
3.《中国药植图鉴》:煎水(服)治疟疾和肌肉痛。
4.《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清凉解热;消肿,止血,祛风,降血压。治疝气,热症,跌打刀伤,肚痛,腰痛,上吐下泻,喉痛,疮疥。
萝芙木茎叶注意事项
《西药植图志》:有胃病及气血虚寒者忌用。
萝芙木茎叶出处
萝芙木茎叶药方
1、治感冒痧气: 羊姆奶叶煎汤内服。(《广西药植图志》)
2、治肤打,蛇咬伤: 萝芙木鲜叶捣烂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刀伤出血: 萝芙木嫩叶适量,捣绒敷伤口。(《贵州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