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杨家林(主任医师)

杨家林(主任医师)

杨家林,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全国中医妇科名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杨家林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曾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世界中医妇科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妇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为圆大学梦,踏入岐黄路 曲折的大学入学之路

1937年11月28日,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杨家林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城市,县城不大,但崇尚读书。她家亦不例外,祖父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谋取好的前途。父亲是长子,旧制中学毕业后回家继承家业,侍奉双亲。他精通古文,擅长用古文写作,后成为儒商。父辈中多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大,他们在大学期间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却常利用假期到她家请父亲补习古文。从小看见父亲教他们《古文观止》《论语》等,同时也教导她们忠孝礼仪等儒家思想,鼓励她们要勤奋读书。“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头悬梁,锥刺股”,耳濡目染使她对读书有一种向往和追求,家庭的熏陶使她对语文发生兴趣,并打下了较扎实的语文基础。6岁上小学,11岁进初中,14岁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取了乐山第一高中,准备高中毕业后再升大学深造。不料临开学前两周,县教育局突然通知她们到贵州省卫生厅报到改学医学,才知她们被集体分配到贵州。四川川南四个地区近200名男女生由专人护送,经重庆到贵阳。男生分配到贵阳医士学校学医士,女生分配到贵阳医学院护校,年纪大的学助产士,年纪小的学护士。其中连她在内的十几名还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进校时 引起了学校的惊奇,说怎么收了这么小的学生(后来得知应收16岁以上的学生,两年毕业后18岁参加工作),2年后(1954年)她护校毕业时年l6岁,分配到贵州遵义市卫生防疫站,担任卫生、防疫工作。在城市、农村、厂矿等地检查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行预防接种、防疫检验及爱国卫生宣传等,每当看到同龄女孩在高中学习就十分羡慕,因此倍感失落,感叹此生无缘大学,只好把大学梦埋在心底。

两年后一个突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1956年6月突然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全省每个地区推荐一人参加成都中医学院入学考试,杨家林幸运地成为遵义市的推荐人选。此时距入学考试仅剩两周时间一,据她所知,她单位早有人于3个月前即到贵阳脱产补习,她现在什么准备亦没有,高考所考的语文、政治、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从未复习过,她去能行吗?这次考不上,下次机会就该是别人的,去还是不去?拿不定主意,但想到此次机会难得,放弃太可惜,觉得还是应该去拼一下,抓紧两周时间好好复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因此决定到贵阳参考。由于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年纪轻,记忆力强,加上刻苦努力,和贵阳女中的一个女生一起复习讨论,苦练理化习题,结果在参加考试的40多人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考上了成都中医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喜极而泣,终于圆了大学梦。

勤奋求索、兼收并蓄,全面汲取中医理论及临证精华

1956年9月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学习后,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杨家林十分珍惜,暗暗发誓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进大学学中医,非但对她而言一无所知,全国也是首届,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高校共480个学生,学院规模小,教室宿舍都是借用,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课程设置尚在不断摸索阶段。中西医及基础与临床的比例都有争论,师资力量不足,多数老师虽是省内访贤聘来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水平技巧却参差不齐,而且无中医现成的教材,入学后先学《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经》等古文经典,既陌生又古奥,所有的这些与她想象的大学相距甚远,焦急、迷茫,但并未失望。她确信国家办中医专业的大学是经过充分论证,继承和发扬中医是她们这代人的光荣任务,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现代女中医。因此在学习中,她认真听讲、领会、记笔记,下课后再仔细复习,反复阅读原文和注释。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她逐渐被中医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折服,慢慢地喜欢中医并对它发生了兴趣,激发了她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医妇科课由卓雨农老师主讲,理论精湛,释理透彻,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列举病例生动翔实.,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她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当中医妇科医生。为了学习各地老中医经验,她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跟师学习,广收博采,大学二、三年级学校组织下乡除害灭病,到眉山治疗血吸虫、钩虫病,到青川治疗梅毒';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看到了中药及针灸的疗效。回家后用所学知识为乡邻治病,获得了奇效。曾用橘核丸加减治愈小儿寒疝一例,邻居又用同一处方接连治愈4例寒疝患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愈一耳后乳突部鸡啄样疼痛患者,还用中药加针灸治愈了腹泻、胃痛、关节痛患者。这些她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中医药的疗效更坚定了她对中医的热爱。以后继续学习了中医的临床各科及西医基础、西医内科、外科、传染病,完成了毕业实习,使她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

由于是首届中医大学生,6年中既学中医又学西医,历经“反右”、“大跃进”、“大炼钢铁”、“除害灭病”、“教学改革”等运动,耽误较多,临毕业时学校又专门为她们补课5个月,于1962年12月7日毕业,她取得了年级第六名的成绩,由李斯炽院长亲自颁发毕业证并留校工作。

扎根临床,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创新理论

毕业留校之后,杨家林因喜欢临床,立志当妇科医师,于1962年12月分配到附院妇科工作。医院为更好的培养她们,传承中医学术,要求拜师学习1年。她拜王渭川老师为师,跟师临床,上午跟王老出门诊,下午抄写王老诊疗记录、经验用药,并跟科内其他中西医师学习诊疗技术和妇科检查,通过1年学习不仅能处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学会了妇科检查及小手术的操作,学到了王老诊疗内科妇科疑难病症的独特经验及辨证用药方法。王老“四大辨证纲要”、“六大治法”,如补虚化瘀治疗阿狄生病、黄褐斑;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治疗盆腔炎、尿路感染;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肝脾肿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以及常用方药,如四君子类、四物汤类、逍遥散类、一贯煎类的加减应用,使用虫类药治疗顽疾重症及琥珀治疗下焦湿热证的经验等,对她以后的学术观念、临床用药影响至深。

1964年医院和上海、天津合作进行“功血”协作,医院成立科研病房,主攻“慢性肾炎”、“功血”,杨家林进入功血病房担任住院医师,病房由一名老中医主管,配西医2人,住院医师2人,王渭川老师每周查房一次,科研病房对疾病的诊断筛选非常严格,病历书写按统一格式,辨证论治引经据典,病房只能使用中药,每日的查房记录、间日一次的阴道涂片及官颈黏液结晶检查、每月一次的富内膜活检,每周的查房讨论,定期的治疗小结均由她们承担。3年多的功血病房管理锻炼了扎实的中医功底,在老一辈名家及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积累了经验,逐渐摸索出功血不同证型辨证的规律、病程中的因果转化及用之效验的止血方药,为此后论治月经疾病奠定了深厚的临床基础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用药特色。

1966年7月 文革一期间,医院派杨家林她们到川北巡回医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天在40℃以上高温下往返30~40里到生产队送医送药,晚上参加“四清”工作队学习到深夜。期间还到农民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近20天,晚上经常有农民叫出诊,或接生,或急诊,遇到难产胎盘滞留及子痛频繁抽搐的产妇只好紧急送县医院处理,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贫困的生活,她心情十分沉重,深知自己知识面窄,应付不了急诊,因此每逢赶场日在区上应诊时,医疗队员不分科别相互学习帮忙,她也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尽量一专多能,参与人流术、上环取环术、内翻倒睫术及输精管结扎术等,为农村医疗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自己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的良好表现获得了“四清”工作队的表扬信函。

1967年以后,功血病房逐渐转向,扩大收治病种, 除功血外,还收治了先兆流产、恶阻、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计划生育病人,开展了手术,此时杨家林仍在病房工作锻炼。

1970~1971年参加全国中草药展览四川馆的筹备工作,杨家林在资料室负责收集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资料及单方验方的整理,其中四逆散治疗急腹症的资料引起了她的注意,受其启发,回院后开始用四逆散治疗痛经及盆腔炎性腹痛,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成为她日后使用最多的止痛经验方。1984年她在《四川中医》发表了“四逆散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一文,1995年应《湖北中医杂志》约稿又发表了-“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本方源于《伤寒论》,药味简洁,加减变化非常灵活,止痛效果确切,医家易于掌握记忆,无论给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介绍均成为最受欢迎和最快掌握使用的效验方。

1973~1974年杨家林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妇产科,接触了更多的病种,了解了西医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学会了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宫外孕、剖宫产、小切口扎管等手术操作及葡萄胎处理、绒毛膜上皮癌化疗方法,通过西医进修,不仅认识了更多的病种,拓宽了思路,对疾病的诊断更全面准确,对疾病的预后能作出更客观的判断,在以后面对不同的病种时能选择最适合的或中或西的治疗方法,以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

1976年起杨家林参加学院三年制学生的中医妇科教学,由于有十年以上的妇科临床基础加上认真备课,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978年到武汉参加《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的编写,9所中医学院妇科同道相聚一堂,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术经验,从总论到各论,对教材进行了逐章逐节详细讨论,在老一辈名家的指导下,对中医妇科的学术渊源思路更加清晰,对各病种概念、诊治要点、鉴别更加准确,中医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用此版教材对77级、78级及以后80级、81级学生授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总论到各论反复讲授了多次,对教材已非常熟悉。教学中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突出重点,提出难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学生欢迎,两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及“科教兴中医先进工作者”。除本科教学外,承担Ir全国妇科高师班两届及多个临床进修班的教学任务,并注意对妇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994年以来指导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培养学术继承人5名。在指导带教中耐心讲解,严格要求,教学查房中思路严谨,旁征博引,言之有据,深得学生敬重。指导的硕博士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均已成为中医妇科临床和科研的高级人才。近十年,学生发表总结本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论文30余篇,在中医妇科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为扩大中医在国际的影响,80年代起指导美、英、法、德、意、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外国留学生数百人。1994年以来,两次应邀到法国及以色列讲学,被法国养生学会聘为名誉会长,并接受法国电视三台的采访。在以色列接受国家电视台专题访谈,回国后以色列报纸还对她们的工作情况作过报道,影响深远。2004年11月~2005年4月应美国俄勒冈东方中医学院之邀为美国首届中医、博士班担任妇科课堂讲授及临床指导,帮助培养出中医妇科博士5人,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家林边教学边临床并总结临床经验,分别在《辽宁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湖北中医杂志》、《中国老年病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及经验体会。其中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月经产生的重要环节――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官轴心”是国内率先比较全面系统的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轴调控理论的文章,该文于1981年、1983年分别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及《四川中医》发表,1986年获得四川省科协优秀论文奖,文中提出有关月经产生机理这一中医妇科理论核心,历代医籍虽有一些简略论述,但缺乏系统性、条理性总结,中医妇科教材虽有月经产生机理的讨论,但都强调月经的产生是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对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没有阐明。个人认为,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但就月经产生的机理而言,仅以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来概括则似嫌笼统,未能触及实质,因此提出脏腑、气血、经络的协调活动是月经产生的基础,肾气充盛是月经产生最根本的原动力。这一生殖轴理论多年来指导中医妇科教学、科研及临床,深受同行认可和共识。在治疗月经不调、崩漏、闭经及不孕症等疾病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崩漏属妇科急症重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症,或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净,由于频繁过多的出血,常常导致气阴血虚证象,因此不少医家临证时抓住气阴血虚证象,将崩漏病机释为气阴血虚,从而立出气阴血虚证治。个人认为这种“以证定型”的方法易造成本末倒置之弊,须知气阴血虚仅是崩漏病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并非是导致崩漏的原因,而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为了阐明这一问题,1 986年10月撰写了“试论崩漏病程中的因果转化”,在第三届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上交流,1988年4月在《四川中医》发表。临床所见原发病因(热、虚、瘀)导致崩漏造成气阴血虚这一结果。而病变的结果(气阴血虚)反过来又成为新的病因造成崩漏病程中因果交织反复循环的局面,“因为本,果为标”。治疗以治本为主,因除病愈。治本贯穿疾病的始终,治标仅在崩漏的出血阶段或失血后的一段时期,出血势缓或血止以后,因果同治。

除临床总结外,同期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科学》1986年版,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医妇科学》1988年版,人民卫牛出版社2000年《专科专病丛书妇科分册》一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产科学》2001版等六部著作近40万字,特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的《中医妇科学》她撰写“月经病证”和“带下病证”两章,内容作了大量的补充,引用的资料更多更翔实,病机的阐释更清晰,为中医妇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本书出版后受到广大学生和妇科医师教师的欢迎,成为各中医院校妇科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于1988年获“四川省中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抚今遑昔,继往开来,在中医宝库中传承弘扬瑰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数十年的妇科临床教学锤炼,学术上已颇有造诣。1983年后相继担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妇科负责人、副主任、主任。全面主持医院、学院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晋升妇科主任医师后,她感觉肩上责任更重了,1989年开始针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立题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月经不调及调经系列方的研究、官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新药研究及坚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银甲口服液治疗盆腔炎的研究等成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临床行之有效的方药进行新药开发,先后完成四川省科委、四川省中医局及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共六项,研究成果转化成中药新药4个。如治疗盆腔炎的新药“妇康口服液”,治疗月经先期、量多的新药“清经颗粒”(后更名为“丹贞颗粒”.)及二代产品“清经胶囊”,已完成临床试验总结,等待新药批文。治疗子官肌瘤的新药“宫瘤清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药“补天生力胶囊’’(又名“益肾坚骨胶囊”)。同时提供经验方形成医院制剂4个,此制剂应用临床多年,疗效确切。其中清经颗粒填补了国内调经品种单一,只有温补和温通活血而无清热凉血止血的空白,使调经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宫瘤清胶囊系国内批准的第一个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新药,有确切的缩小肌瘤的疗效,对减少子宫出血、纠正贫血、改善症状有一定优势,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使部分较小的子宫肌瘤及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免除了手术之苦。以上研究项目1995年以来先后获四川省政府、省中医局科技进步奖6项。

数十年年的历练,杨家林积累了丰寓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专业技术,形成了明显的专科专病特色,特别是对月经不调、崩漏、闭经、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先兆流产、绝经后骨质疏松、外阴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和成果。中医妇科学术和经验在病员和同行中已享有较高的声誉,慕名就医、求学者络绎不绝,在省内外和国内外中医妇科界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确立。先后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附院妇科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妇科专业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及世界中医妇科联合会妇科分会顾问。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1998年评为全国第二批及2008年第四批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1998年10月聘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2007年1 0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证书。

回顾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历程,杨家林感到作为一个中医妇科医师的欣慰。中医妇科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医妇科理论在不断创新、完善,临床疗效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也得到西医同道的认可。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道远,还有不少的艰难险阻需要她们去攻克,不少的难题需要她们去攀登、突破。只要她们坚持在传承中医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进行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指日可待的,届时中医妇科这颗璀璨的明珠・定会更加熠熠生辉。

相关推荐

崔学教(主任医师)

崔学教(主任医师)

崔学教,男,(1944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外科专家。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常绮(主任医师)

王常绮(主任医师)

王常绮,主任医师,出生于1938年10月,山东泗水县人,长期以来对中医脾胃病、肠道、肝胆、风湿、类风湿等疑难病种治疗效果显著。于1959年9月独行投奔当时行医于青海某职工医院之堂兄,于当年10月,入青海卫校中医班学习,历经4年刻苦学习,以优良成绩毕业,1963年11月分配至青海省中医院内科工作,因

尼玛(主任医师)

尼玛,男,1933年12月生,青海共和人,中共党员,青海省藏医院主任医师。他从事中藏医药工作60年,造诣精深,治学严谨,医研俱丰,是我国著名藏医药学家,在藏医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严世芸(主任医师)

严世芸(主任医师)

严世芸,男,(1940―)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 出身中医世家,其父严苍山是

高维滨(主任医师)

高维滨(主任医师)

高维滨,男,(1944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针灸学专家。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及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国家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副主编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