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虹,男,1954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终身教授刘柏龄中医手法传承人,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人,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手法研究所所长。
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教科干事、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医教科科长、医院办公室主任,长春中医学院骨伤系办公室主任、针灸骨伤系副主任、针灸骨伤系主任,长春中医学院院长助理;1999年8月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2002年1月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04年1月任长春中医学院院长;2006年2月至2014年8月,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参加工作30年来,王之虹教授一直从事中医学、针灸、骨伤、推拿学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及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深受好评。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学》、《推拿手法学》等共4部;承担《推拿学》、《推拿手法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16人,硕士50余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作为课程负责人主讲的《推拿手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由他带领的推拿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情怀、对责任的担当,厚重知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锻炼胆识,学会赏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敢与高手过招,拜学名师;要善于倾听,善于提问,善于尝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不断锤炼自己,成就精彩人生。
王之虹教授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了中西并用、博采众家、痹证伏邪、辨证施治、针推与中药并用、筋肉与关节并重、整松结合的脊柱疾病学术思想,系统研究了冠心病中医伏寒病因理论。10余年来,主持承担国家“973”、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等重大项目20余项。主编《中国推拿》、《现代中医临床必备丛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6年,他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课题“中医伏邪病因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研究”,已结题。
2011年,他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冠心伏寒颗粒的临床前研究”,推动了冠心病病因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他主持的“针刺对剥夺性弱视猫视觉系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课题获2005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募配穴治疗腹病的研究”项目获得2007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主持的“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编的《中国针灸大系、微针疗法大全》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2009年主持的“基于OIBIS技术的针刺干预视觉剥夺后视皮层中枢重组机制研究”,2011年主持的“基于皮部理论推拿对实验大鼠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主编的《中国推拿大成》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主编的《推拿治疗手法图解》、《推拿手法彩色图谱》、《热敷熨法治百病》、《气功推拿百病疗法》、《新穴奇穴图谱》、《腧穴病种疗法大全》等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主编的教材《推拿手法学》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奖10万元图书并捐赠于学校图书馆。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推拿学》获得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主持研究的经络疏通仪、太极八卦组场治疗仪等项目已在全国普遍推广。
近年来,他主张医学发展要重点关注疾病的三个阶段,即未病、已病、末病,他是中国提出末病思想的第一人。他强调,中医药要重点攻关未病和末病这两方面的人群,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目前,王之虹教授带领团队从单纯性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产生的“络滞”病理变化入手,借鉴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运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推拿手法解决络滞问题,并创造性提出了经穴推拿和脏腑推拿治疗代谢类疾病等学术思想,临床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走在了国内同行业和推拿学科的前列。
王之虹兼任: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委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推拿结合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骨伤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乒乓球协会常务副主席。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协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