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山,男,1937年4月24日生,汉族,辽宁省开原县人,现住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三段五号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家属宿舍曙光楼。1965年7月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6年。毕业留校,在基础部参加与编写教材任助编工作。1968年7月被分到该附属医院外科病房当住院医生。1970年开始做骨科临床、教学工作。曾两次两年进修骨科学习:1971年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结核医院骨外科学习;1975年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参加全国骨科第16期学习班,进修一年。1979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0年晋升为讲师,1985年晋升副教授职务。现负责领导骨伤专业医、教、研的全面工作。曾、现任职兼职:现任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骨科副教授、骨伤专业办公室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辽宁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辽宁省高等院校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审委员会(1987-1988年)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医正骨杂志编委会委员;辽宁中医杂志、中医函授通讯均为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辽宁省分会骨伤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术上对老年性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临床研究,用强筋壮骨作用的“止骨增生丸”观察10余年疗效满意;外用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的“止痛膏”对一切慢性创伤疾病有一定疗效,上两方药已成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协定外方。骨科改进诊断技术治疗上,研制X线纸片摄影在骨科临床应用研究,1984年5月22日通过省级鉴定,获辽宁中医学院奖金、沈阳市总工会科技展览大会展出,并获得沈阳市科技奖状。
在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中,对骨折、脱位整复手法有一定临床研究,如与程国田等主编的《上肢骨折及手法整复治疗》电视录像、视听电化教材,1987年开始成立全国中医骨伤科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协编),主编中医骨伤科发展史12万字,中医骨伤医籍选24万字编委,与李德新教授等合著《实用中医临床手册》83.5万字辽字科技出版社出版;学院内部教材,主编《运动医学》24万字、《中医外科学》(下册)15万字编委等,以上业绩都不是笔者虚构的杜撰。“生肌象皮膏对外伤感染创口换药的临床观察”一文在中国骨科杂志1989年第4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