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英,生于1940年6月28日。汉族,广东广州市人,中医学家。现为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各家学说研究生导师。
19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分配到广东肇庆卫校工作,1978年回母校任教。20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教学、医疗、科研第一线,学验俱丰。先后主讲过中基、方药、内儿科、各家学说等课,理论基础扎实,熟谙经典和各家学说,尤对易水、温补学派及岭南诸家有深刻研究,除精晓内、儿、妇科外,还虚心学习现代医学和五官等科,知识渊博,临床思路广阔。强调脾肾为人身先后天之本,治病养牛均需顾护脾肾,诊病重视自然环境和体质对疾病关系,治疗颇有地方特色。如岭南气候炎热潮湿,湿热病多见,但见舌红苔腻,均予甘露消毒丹加减。阴虚口疮,用甘露饮加减,养阴仍不忘清化湿热。粤人肌腠疏松,体多阴虚,故即使外感,亦不专事发散苦寒。小儿麻疹,更不主张过于表散和苦寒伤胃,喜用银翘散轻清疏透,而嫌升麻葛根汤过于透发。阴虚痿痹,重用玉竹,罕用风药。治脾胃病,针对粤人阴虚湿盛特点,主经用药轻清灵动,以运化脾胃为首位,甘温补中升阳化气不宜过于辛燥,滋养胃阴不宜碍湿腻胃。健脾多用参、苓、而嫌白术、炙草温壅。化气多用佛手、砂仁、川朴花,’慎用台乌、香附、豆蔻之辛燥。养阴和胃选用淮山、扁豆,酌加沙参、麦冬、玉竹。渗湿化浊用苡仁、茯苓、蚕砂等,总以平补脾胃为要旨。刘喜用腊梅花、素馨花、南豆花、火炭母、布楂叶、独脚金、芒果核等花类药和广东土药;治疗儿科病崇尚甘淡,不滥用峻猛,如以银翘散加减统治外感、咳嗽、麻疹、风疹、水痘等病,常云儿科病只要抓平肝健脾泻心的治则,就可随病制方。常用民间验方七星茶加减治病和作调理之用,以及诸食疗法等,都因受岭南医家影响而有地方特色。
曾参与编写卫生部全国重眯科研项目《脉经校注》、《脉经语译》和中南五省《各家学说》、省《中医内、儿科学》教材、《中国医籍提要》等书,发表“邯郸遗稿初探”、“朱沛文及其学术思想”、“何梦瑶湿病论”等10多篇论文,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