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饮食养生 > 正文

江南“三大名菜”简介

,与、茭称为江南“三大名菜”,自古就被视为珍贵食品。成语千里莼羹,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意即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此三菜美味又有药用价值。

莼菜:又名水葵、丝莼、尊菜、、水、湖菜,为睡连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寒,入脾、肺经,有清热,利水消肿之功,适应用于,疽,,急性型,多种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痛、等消化道和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之人食用。《本草纲目》言其“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新修本草》言其“久食大宜人,合蚶鱼作羹食,主胃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应入上品。唐・孟诜:莼和作羹,下气止呕,少食补大小肠虚气”。《本草再新》言其“疗百毒,清诸疮”。药理研究表明,莼菜中含有一种酸性的多糖,这种多糖能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达到防治癌症的效果。莼菜中含有丰富的锌,为植物中的“锌王”,而锌有“生命之花”之称,锌对青少年的生长、男性生殖器的发育和性功能的增强,起着特殊作用。缺锌不仅会使青少年患“性幼稚病”,成人也会出现性功能减退和。有些婚姻研究专家指出,步入中年的男性,若能经常食用富锌食物,可维持正常的性功能,使夫妻和睦,婚姻美满。

:又名、茭笋、菰笋、茭耳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生长于湖沼水内,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中医认为,茭白性味甘、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热生津,除湿,通利大便之功,适用于饮酒过度,口渴,不利,湿热黄疸,大结等。《本草拾遗》言其“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食疗本草》言其“利五脏邪气,酒积面赤”。营养分析表明,茭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增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促进排便,并可降低血脂。常食本品,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及等。

:又名、花鲈、鲈板,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之一,也是发展养殖的品种。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适用于,妇女妊娠,胎动不安等。《食疗本草》言其“安胎、补中”。《嘉枯本草》言其“鲈鱼,多食宜人”。营养研究表明,鲈鱼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达17.82%,脂肪1.62%,并含有大量的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现介绍三则粥疗方,供选用。

莼菜粥:莼菜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莼菜洗净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莼菜及调味品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利湿。适用于暑湿侵袭,,食少,肢软等。

鲈鱼肉粥:鲈鱼肉15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将鲈鱼去鳞杂刺,洗净,切细。先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煮至粥熟时,调入鲈鱼肉、粉、姜末、调味品等,煮熟即成,每日1剂。可补气健脾。适用于妊娠水肿,胎动不安等。

茭白粥:茭白15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将茭白洗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茭白、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养阴生津。适用于酒后烦渴,小便淋涩等。

相关推荐

惊蛰吃梨 润肺健脾

惊蛰吃梨 润肺健脾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表示农历二月,春雷开始震响,大地回春,气候变暖,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昆虫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就把这个节气叫惊蛰。《素问》中将惊蛰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12
常把丝瓜端上桌

常把丝瓜端上桌

夏秋时节,绿莹莹的大量上市。的营养成分很高,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铁、磷、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的医疗作用和药用价值也很高。丝瓜性味甘平、无毒,它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可配伍治疗热病烦渴、痰喘、伤风、漏、血淋、、不通、肿等病疾。丝瓜作为餐桌上的佳肴,已有不少名菜被推崇。如淮扬“菱肉丝瓜”

  • 发布于 2022-02-13 18:16:15
“返青粽” “硼砂粽”千万别购买

“返青粽” “硼砂粽”千万别购买

购粽子时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粽子特别翠绿欲滴,专家提醒这些“返青粽”不能买。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粽子外观色泽鲜绿,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而人体过量或长期摄入铜,会引起铜中毒。购粽子时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粽子特别翠绿欲滴,专家提醒这些“返青粽”不能买。一些不法商

  • 发布于 2022-02-13 18:15:59

中医养生之“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强大物质基础,占据重要地位。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健康长寿为人人所向往。善待生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养生保健就是保养生命。下面仅就四个方面对“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加以阐述。“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强大物质基础,占据重要地位。所谓“安身之本,必资

  • 发布于 2022-02-13 18:25:35
春后银鱼霜下鲈

春后银鱼霜下鲈

八百里太湖,碧波浩瀚。其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07种鱼类,历史悠久的太湖,就是其中之一的著名特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代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它与梅、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又称“脍”,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大者身长为6至7厘米,小不到3厘米,略圆,形如,通体细嫩透明,柔若无

  • 发布于 2022-02-13 18:16:22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