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1892~1979)男,生于成都市,早年就读于成都府中中学堂和四川高等师范学院,1915年在成都高师理化部毕业,留校任助教。在董维阉的启发下,立志献身中医事业。
李斯炽教授治学严谨,大力主张:“治学当知难而进,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他在临床上遇到难治之病,即动员病家与之配合,绝不轻易罢手,认为治疗疑难杂病,常有无限乐趣。他还认为,学习中医不但要会临床,会讲授,会解疑,而且要学会写作,通过写作,才会使自己的思想条理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李斯炽(1892~1979)男,生于成都市,早年就读于成都府中中学堂和四川高等师范学院,1915年在成都高师理化部毕业,留校任助教。在董维阉的启发下,立志献身中医事业。
李斯炽教授治学严谨,大力主张:“治学当知难而进,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他在临床上遇到难治之病,即动员病家与之配合,绝不轻易罢手,认为治疗疑难杂病,常有无限乐趣。他还认为,学习中医不但要会临床,会讲授,会解疑,而且要学会写作,通过写作,才会使自己的思想条理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赵国岑,男,1937年11月27日出生,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住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副主任医师。自幼随伯父学医,1958-1964年在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曾任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中医学会理事、河
刘福,1936年生于甘肃省临洮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医训队学医,1952年底毕业,从事医务工作6年后考入甘肃省中医学校4年制中医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临床和教学,担任过针灸教研组长。1984年调省中医院针灸研究所工作,同年,省卫生厅批示为张涛清主任医师、针灸专
吴震西,男,1928年生,江苏南通市人。1942年从如皋名老中医黄星楼学习,1947年私人开业,1951年组织联合诊所,同年参加南通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6年参加南通市中医院工作,1958年曾列席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1960年支援西藏,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
袁述章,男,回族,北京市人,生于1913年,卒于1980年,享年67岁。袁先生自幼喜爱医学,16岁拜老中医马左泉先生为师学习中医,1934年考入华北国医学院学习,1938年经考试合格,在京开业行医,擅治内科及小儿疾病,医术高明,疗效显著,很快便获得了较高声誉。 建国后,袁先生到北京市第二联合诊所工
李金城,生于1927年湖北枝城市(原宜都)。副主任药师,曾任湖北省中药学会委员,宜昌市中医学会理事,地区药学会副理事长,市中药分会副主任。读私塾4年,1939年始中药学徒3年参师1年,宜都杨长发药号第三代学待,跟师杨少荣、郑尚勤传教(坐堂主)满师帮工至解放。1954年随同老中医王庚绪调宜昌地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