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 中国的中药品种不断增多, 《中药大辞典》 中收录的药品名多达5000多种。 有趣的是, 浩瀚繁多的中药品种, 每个药名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有些药名的产生本就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由此而言, 蔚为壮观的中药药名便是一部中药文化史。 中药的命名, 大致有以下几种来历,下面本站小编和大家来看看中药名有趣来历。
● 以功用命名: 如防风能防治外感风邪, 益母草可治妇产科病, 大风子治疗大麻风, 决明子能明目, 接骨丹可治跌打损伤、 骨折等。
● 以颜色命名: 如红色的有红花、 赤芍、 丹参; 黄色有黄连、大黄; 白色有白芷、 白术、 白及、 白芍; 黑色有黑丑、 黑芝麻、 黑豆等。
● 以气味而命名: 某些药物有特殊的气味, 则按气味特点命名。 有芒香气味者如木香、 藿香、 丁香、 茴香、 乳香、 沉香等; 臭气难闻的有臭梧桐、 臭牡丹等; 苦味的如苦参、 苦楝子; 辣味有细辛、 辣椒等。
● 以生长特性命名: 半夏成熟于仲夏, 夏枯草夏至后花叶枯萎, 冬青在严冬叶子依然为青色。● 以产地命名: 如蜀椒、 川芎、 川贝、 川楝子、 川连产于四川; 杭白芷、 杭菊花产于杭州; 阿胶为山东东阿县阿井之水熬驴皮而制成。
● 以药用部分命名: 植物、 动物入药, 仅用其一部分, 以此命名, 用根的有葛根、 板蓝根、 麻黄根; 用花的有金银花、 菊花、槐花; 动物药中有刺猬皮、 虎骨、 熊胆、 獭肝、犀角、 羚羊角等名称。
● 以发现者名命名: 如何首乌、 使君子、 杜仲、 刘寄奴、 徐长卿等, 以人名命名大多带有传奇色彩。 刘寄奴是宋武帝刘裕, 小名寄奴。 使君子相传是潘州郭使君为治了小儿疳虫常用的药。
● 以译音命名: 来源于国外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 常加番、 胡, 如番泻叶、 胡黄连、 胡椒; 更有译名如诃黎勒、 曼陀罗、 阿芙蓉等。
● 以民间传说命名: 禹余粮,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 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 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 禹余粮。 御米壳, 相传为唐王李世民, 因服罂粟子而治好了自己的箭伤惊恐病, 登基后亲封其为 御米, 其壳就成了 御米壳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