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牡荆
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 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 1、九窍
牡荆叶
祛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治风寒感冒,痧气腹痛吐泻,痢疾,风湿痛:脚气,流火,痈肿,足癣。 ①《别录》: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匿薄脚,主脚气肿满。 ②《福建中草药》:祛风解表,调气和胃。
牡荆子
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庙,疝气,妇女白带。 ①《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 ②朱震亨: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 ③《国药提要》: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
牡荆根
治感冒,头痛,疟疾,关节风湿痛。 《别录》: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
牡荆沥
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眩,喉痹,热痢,火眼。 ①《登真隐诀》:治心风。 ②《本草抬遗》: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目眩,心头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
牡荆茎
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 ①《别录》:疗灼烂。 ②《本草拾遗》:治灼疮及(’及’一作’发’)热焱疮有效。 ③《安徽药材》:治喉痹肿痛。 ④《江苏
牡蒿
解表,清热,杀虫。治感冒身热,劳伤咳嗽,潮热,小儿疳热,疟疾,口疮,疥癣,湿疹。 ①《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②《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③《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匿。 ④《分类草
牡蒿根
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
牡蛎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牡蛎肉
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