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蚬壳
化痰,去湿。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①陶弘景:止痢。 ②《唐本草》:治阴疮。 ③《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④《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⑤《纲目》:化痰
蚬肉
清热,利湿,解毒。治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①《唐本草》:治时气,开胃,压丹石药及疔疮,下湿气。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疮。 ②《日华子本革》: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脚气湿毒,
蚯疽草
消肿,解毒,利尿。治小儿外生殖器肿胀,疔毒,喉炎,挫扭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清热利尿。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喉炎,病后虚弱。
蚯蚓
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 ①《本经》:主蛇瘕,去三虫,杀长虫。 ②《别录》:疗伤寒伏热狂
蚱蜢
治小儿急慢惊风,百日咳。 ①《纲目拾遗》:治咳嗽,惊风,破伤(风),疗折损,冻疮,斑疹不出。 ②《随息居饮食谱》:暖胃助阳,健脾运食。
蚱蝉
清热,熄风,镇惊。治小儿惊风,癫痫,夜啼。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夜蹄,癫病,寒热。 ②《别录》: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 ③《药性论》: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
蚶
补血,温中,健胃。治血虚瘙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脓血。 ①《别录》:主瘙痹泄痢,便脓血。 ②《食疗本草》: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 ③《本草拾遗》:治心腹冷气,腰脊冷风,利五脏,健胃。 ④《四声本草
蚺蛇肉
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①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②《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③《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
蚺蛇胆
燥湿,杀虫,明目。治脘腹虫痛,疳痢,痫疾,痔疮,目翳肿痛。 ①《别录》:主心腹露痛,下部匿疮,目肿痛。 ②《药性论》:主下部虫,杀小儿疳。 ③《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痢,小儿热丹,口疮、疳痢。 ④《
蚺蛇膏
治风毒癞疾,漏疮。 ①《别录》: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 ②陶弘景:能疗癞疾。 ③《食疗本草》:主皮肤间毒气。 ④《纲目》:绵裹塞耳聋。 ⑤《纲目拾遗》:治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