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
在中医学中甘味,具有补虚气血、缓解疼痛、解百药之毒等作用。多用于虚症、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如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 甘味:美味,觉得味道美之意,就是甜的滋味。甘味——百味之王。甜属于五味中的“甘”味,甘味是五味之中给人的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看其甲骨文的字形:这个字的构成是象形加指事,外面是一个口字,是“口”的早期象形字;口中含着“一”字,代表一种物品。整个字看上去很像我们口里含着糖块在品味,说明甘味给人一愉悦感,属于美味之品,所以“甘美”二字含义相近,可以通用。
【凤凰木】平肝潜阳。主肝热型高血压,眩晕,心烦不宁[ 详情 ]
【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详情 ]
【马蔺根】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详情 ]
律草
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3、尿血。治方同上。 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 5、疟疾。用
心叶党参
补虚弱。用于病后体虚,自汗。
心叶百合
清肺止咳,解毒。用于肺结核咯血,鼻窦炎,中耳炎。
心叶黄花仔
清热利湿;止咳;解毒消痈。主湿热黄疸;痢疾;泄泻;淋病;发热咳嗽;气喘;痈肿疮毒
忍冬藤
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 ①《别录》:主寒热身肿。 ②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 ③《药性论》:主腹胀满,能土气下澼。 ④《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
感应草
消积,利水。 小儿疳积:鲜全草3~5钱,洗净与肝尖或瘦肉蒸熟,汤肉并食。 水肿:全草3~5钱,水煎服,或与猪骨炖服。
慈姑
行血通淋。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 ①《千金方》:下石淋。 ②《唐本草》: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③《滇南本草》:厚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 ④《岭南
慈竹
竹芯、竹叶:清热除烦。主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 阴笋子:清热解渴。主治消渴,小便热痛。 竹根:通乳。主治乳汁不通。
慈竹叶
①《草木便方》:叶:治热淋、尿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叶:清心热,治头昏。 ③《重庆草药》:叶心: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等症初起有效。
慈竹气笋
清热,解毒,止血。治消渴,小便热痛,脱肛,小儿头身热疮,刀伤。 ①《草木便方》:煅搽肾风痒,小儿头身恶疮。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收脱肛。 ③《四川中药志》:治消渴,小便热赤作痛。 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