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树舌
消炎抗癌。主咽喉炎;食管癌;鼻咽癌
树韭菜
理气;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劳伤痛;胃气痛;小儿惊风;疳积;目翳;干血痨
栓皮栎
止咳涩肠。主治咳嗽,水泻。外用治头癣。
栗柄金粉蕨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咳嗽,腮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狂犬咬伤。
栗树根
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偏肾(疝)气,酒煎服之。 ②《四川中药志》:治血痹。
栗树皮
治丹毒,癞疮,口疮,漆疮,打伤。 ①《唐本草》:水煮汁,主溪毒。 ②孟诜:主疸疮毒。 ③《本草图经》:主疮毒。 ④《滇南本草》:敷打伤,烧灰治癞疮。 ⑤《医林纂要》:煎水洗口疳、口烂。 ⑥《现代实用中
栗花
治泻痢,便血,瘰疬。 ①《日用本草》:治瘰疬。 ②《滇南本草》: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 ③《四川中药志》:治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不止。
栘枍
树皮:清热解毒,收敛,接骨。用于肠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骨折,黄水疮,湿疹,子宫脱垂。 果:祛风活络,消食健胃。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
栲栗叶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主湿热泄泻
栲栗果壳
除湿热。主湿热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