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苦味中药

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香蕉弄蝶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聤耳
马先蒿
祛风,胜湿,利水。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妇女白带,疥疮。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②《别录》: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小便。 ③陶弘景:主恶疮。 ④《
马兜铃
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 ①《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