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乌鸦翅羽
活血去瘀。治跌扑瘀血,破伤风。 ①《丹溪心法》:破伤风,血疑心,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一钱。 ②《纲目》:治针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调败之。又治痘疮不出复入。 ③《东医宝鉴》:破瘀血,烧灰用。
乌鸦胆
点风眼红烂。
乌龙摆尾
①《湖南药物志》:根:治经闭,产后感冒,腰腹痛,筋骨疼痛、麻木不仁。叶:治跌打损伤,瘰疬。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痢疾。叶:治虫牙痛。
乌龟
除湿痹,补阴虚,滋肾水,止血,解毒。主治:龟肉治湿痹,风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儿遗尿,痔疮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龟板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筋骨疼痛,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妇女胎前产后痢疾,
乔木五加
祛风湿;强筋骨;逐瘀活血。主风湿痹痛;小儿筋骨痿软;跌打损伤;阳痿
乔木刺桐
清热驱风,健脾利湿。
乔木紫珠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凉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衄血,妇女崩漏。
九仙草
祛风清热,解痉。治感冒,中暑,小儿肺炎,咳嗽,惊风。 ①《云南中草药》:退热解痉,消炎杀虫。治小儿肺炎,咳嗽,肝炎,小儿惊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虫积,血吸虫病。 ②《云南中草药选》:解表,清热。治感冒
九倒生
活血消肿;止血生肌。主刀伤;骨折;疮疡溃烂;烧烫伤
九味一枝蒿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肋腺炎;赤白痢疾;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