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木棉根
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赤痢,瘰疬,跌打扭伤。 ①《岭南采药录》:煎服治痰火,瘰疬。 ②《中药新编》:根皮:收敛止血,治赤痢。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
木棉皮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腰脚不遂,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止痛,敷跌打,消红肿。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疮,活血。
木棉花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②《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③《岭南采药录》:消暑。 ④《中药新编》
木椒根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治胃脘冷痛,风湿关节疼痛。 ①《重庆草药》: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治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 ②《广西药植名录》:理气健脾,解毒燥湿。 ③《贵州草药》:疏风散寒,镇
木槿
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3、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