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丁公藤
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丁榔皮
①《本草拾遗》: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煎令黑,服一升。 ②《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丁癸草
清热,解毒,去瘀。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 ①《岭南采药录》:生肌,合诸疮口。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小儿疳积,眼痛,喉痛,泄泻,疮疡,蛇
丁癸草根
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煲酒解热毒,散痈疽。治疔疮,亦治蛇伤。 ②《本草求原》:治牙痛。 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
丁茄
活血散瘀,镇痛。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
丁萝卜
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用于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瘀血腹痛,白带;外用治乳腺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痔疮。
丁蛎
清热解毒。主湿疮;疖肿
丁锅树叶
止血;止带。主外伤出血;白带
丁香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叶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丁香枝
《纲目》: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