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胭木
解毒消肿。主蛇咬伤
胭脂花
祛风定痫;止痛。主癫痛;头痛
胶质鼠尾草
收敛止血。主吐血;咯血;便血
脆蛇
散瘀,祛风,消肿,解毒。治跌损折伤,大麻风,痈疽肿毒。 ①《开宝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 ②《本草图经》;能解众毒,止泻泄及邪热。
脆骨风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脉果漆
清湿热;解毒。主湿热黄疸;风湿热痹;痈疡;湿疹;毒蛇咬伤
脉耳草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脐带
益肾,纳气,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 ①《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 ②《纲目》:解胎毒。敷脐疮。 ③《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 ④《本草通玄》:充养血气。 ⑤《饮片新参》
脓见愁
清热拔毒。治疮疖、蜂蟹伤。
脓见愁根
①《南宁市药物志》:治久痢,疟疾。 ②《广西中草药》:治湿热痢。 ③《闽东本草》:治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