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荡皮参
补肾养血;催乳;止血。主虚弱劳怯;产后乳少;肠燥便秘;外伤出血
荨麻
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
荨麻根
祛风,活血,止痛。治风湿疼痛,湿疹,麻风。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劳伤,舒筋活血,又可驱风。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治高血压,手足发麻。 ③《文山中草药》:活血散风,止痛。
荩草
止咳、定喘,杀虫。 ①《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②《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③《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荫风轮
治各种出血,白喉,感冒,腹痛,无名肿毒。 《贵州草药》:解表散寒,理气消肿。
荭草
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疝气,脚气,疮肿。 ①《别录》:主恶疮,去痹气。 ②《唐本草》:除恶疮肿,脚气,煮浓汁渍之。 ③《植物学大辞典》:治疝气。 ④《国药提要》:去疟,医毒虫咬伤。 ⑤《新疆中草药手册
荭草根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荨麻疹;疮痈肿痛或久溃不敛
荭草花
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药王茶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消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
药用倒提壶
《新疆中草药手册》:养阴润肺,清热止咳。治肺痨咳嗽,失音,鼻出血,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