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葡萄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烦渴;风湿痹痛;淋病;不肿;痘疹不透
葡萄叶秋海棠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疮疖肿毒;痢疾;肺热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伤肿;蛇咬伤
葡萄根
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
葡萄藤叶
治水肿,小便不利,目赤,痈肿。 ①《滇南本草》:叶治火眼,汁治咳嗽。 ②《滇南本草图说》:采叶贴无名肿毒。 ③《纲目》:饮其汁,利小便,通小肠,消肿满。 ④《陆川本草》:治呕吐,恶阻,肿胀。
董棕粉
健脾;止泻。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痢疾
葫芦
止泻,引吐。用于热痢,肺病,皮疹。6~9g。 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15~30克。
葫芦七
理气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咳嗽气喘,百日咳,肺痈咯血。
葫芦叶
止咳平喘,利水散瘀。用于咳嗽气喘,水肿,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骨折。
葫芦茶
清热,利湿,消滞,杀虫。治感冒,咽痛,肺病咳血,肠炎,痢疾,黄疸,风湿关节痛,钩虫病,妊娠呕吐,小儿疳积,疮疥。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食杀虫,治小儿五疳,作茶饮。 ②《本草求原》:退黄疸。 ③《岭南
葫芦茶根
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黄疸,痈肿,瘰疬,骨痨。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