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赤阳子
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 ①《滇南本草》:治胸中痞块,食积,消虫,明目,泻肝经之火,止妇人崩漏。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妇人产后百病淹缠,或瘀血成块、血崩。 ③《
赤雹
果:理气,活血,祛痰,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 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赤麻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疮疡
赪桐
根: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肺结核咳嗽,咯血。 叶:解毒排脓。外用治疔疮疖肿。
赪桐叶
消肿散瘀。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排脓解毒,生肌敛口。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赭石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走游草
祛风,除湿,行血,解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流注,疮毒。 ①《峨嵋药植》:敷蛇咬伤。 ②《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③《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
走茎丹参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痧症,蜘蛛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肺热,止吐血。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
走边疆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肺热咳嗽,跌打肿痛,疮疖肿毒。
走马胎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痰,除酒病。治走马风。 ②《纲目拾遗》: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已劳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