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软骨过山龙
清热利尿,通经活络。主治水肿,乳汁不通,风湿骨痛。外用治疮痛疖肿。
轻粉
杀虫;攻毒;祛腐;止痒;祛痰;逐水;通便。主疮疡溃烂;疥癣痒疹;瘰疬;梅毒;疳疮;酒皶鼻;痤疮;急慢惊风;痰壅喘逆;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辉葱
发汗解表;温中祛寒。主感冒风寒;寒热无汗;中寒腹痛;泄泻
辐射石豆兰
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主治肺痨咳嗽,咽喉肿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辛参
理气健脾;解毒消肿。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咳喘胸闷;感冒;咽喉肿痛;药物中毒;跌打瘀肿
辛夷
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 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③《药
辟汗草
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 ①《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杀虫,利小便。治皮肤疮,风丹,赤白痢,淋病。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和中,健胃,化湿。治暑湿胸闷,口腻,
辣姜子
温中理气;消食化滞。主脘腹疼痛;食滞腹胀;呕吐泄泻
辣子草
《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血。治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
辣木通
祛风除湿;利尿。主风湿痹痛;腰痛;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