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鞑新菊
活血,祛湿,消炎,止痛。治跌打损伤,湿热症。
鞘菝葜
祛风除湿,活血顺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鱼骨鲠喉。 ①《甘肃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风湿腰膝四肢疼痛久不愈,鱼骨鲠喉。 ②《河南经济植物志》:活血止痛。治折伤,创伤。 ③
鞭叶耳蕨
清热解毒。主乳痈;疖肿;肠炎
鞭叶铁线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痢疾;水肿;小便淋浊;乳痈;烧烫伤;毒蛇咬伤;口腔溃疡
鞭打绣球
益气止痛,去瘀止血,除湿祛风。治咳嗽吐血,神经衰弱,风湿腰疼,经闭腹痛,瘰疬,疮肿湿毒,跌打损伤,破伤风。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一切齿痛,煎汤含口,吐之。 ②《贵州草药》:理气,止痛,止血祛痰。 ③
韩信草
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咳血,痈肿,疔毒,喉风,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治跌打,蛇伤,疮疡
韭叶芸香草
①《滇南本草》: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解水毒,治疮
韭子
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①《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②《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③《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
韭根
温中,行气,散瘀。治胸痹,食积腹胀,赤白带下,吐血,衄血,癣疮,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养发。 ②《本草拾遗》:捣根汁多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 ③《纲目》:功用与韭叶相同。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
韭菜
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