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马肝
《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赤马肝一片,炙令干(燥),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马肠薯蓣
解毒;散血;消肿。主痈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马草
解毒,杀虫,化腐肉。
马蓼
发汗除湿;消食;杀虫。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马蔺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主喉痹;淋浊;关节痛;痛疽恶疮;金疮
马蔺叶
治喉痹,痈疽,淋病。 ①《本经》:去白虫。 ②《别录》:疗喉痹。 ③《本草汇言》:治大便不通及小便砂石淋浊诸证。
马蔺子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 ①《本经》:主皮肤寒热,胃冲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 ②《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 ③《唐本草》:疗金
马蔺根
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马蔺花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气,痈疽。 ①《本经》:去白虫。 ②《别录》:疗喉痹。 ③《纲目》:主痈疽恶疮。 ④《江苏植药志》:治吐血,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
马蛋果
祛风;除湿;解毒。主麻风病;象皮病;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