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 通淋。主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马齿苋子
《开宝本草》:明目。
驱虫斑鸠菊
祛风活敌国;杀虫解毒。主白癜风;蛔早;蛲虫;疮疖肿痛
驱风通
祛除风湿;消肿解毒;止痛止血。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烧烫伤;毒蛇咬伤
驳骨丹
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 ①《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③《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④《陆川本草》:治
驳骨草
明目;清热;利湿;止血。主目赤胀痛;翳膜遮睛;淋病;黄疸型肝炎;尿血;崩漏
驴乳
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 ①《千金·食治》:主大热,黄疸,止渴。 ②《唐本草》:主小儿热惊、急黄等,多服使利热毒。 ③《本草拾遗》:主蜘蛛咬,以物盛浸之。 ④《蜀本草》:疗消渴。
驴头
治中风头眩,消渴,黄疸。 ①《千金·食治》:头烧却毛,煮取汁,以浸曲酿酒,甚治大风动摇不休者。 ②孟诜:煮头汁令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 ③《日华子本草》:头汁,洗头风,风屑。
驴打滚儿草
益气,止嗽平喘,清热降火。治支气管炎、肺结核。
驴打滚草
止咳,化痰,平喘。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