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鼋甲
①《本革拾遗》:功用同鳖甲,炙,浸酒,主瘰疬,杀虫,逐风,恶疮,痔瘿,风顽疥瘙。 ②《日华于本草》: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③《本草图经》:主妇人血热。
鼋肉
①陶弘景:补。 ②《食疗本草》: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 ③《本草拾遗》:主湿气。
鼋胆
《纲目》:治喉辨,以生姜,薄荷汁化少许服,取吐。
鼋膏
张鼎:摩风及恶疮。
鼍甲
逐瘀,消积,杀虫,治症瘕积聚,崩中带下,疮疥,恶疮。 ①《本经》: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疮疥死肌。 ②《别录》:主五邪涕泣时惊,腰中重痛,小儿气癃,眦溃。 ③
鼍肉
治症瘕,疳匿,恶疮溃烂。 ①《别录》: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 ②孟诜:疗惊恐及小腹气疼。 ③《本草拾遗》:主湿气邪气诸蛊。 ④《医林纂要》:用熬膏,溃坚拔毒,去瘀生肌。
鼠妇
破血,利水,解毒,止痛。治久疟疟母,经闭症瘕,小便不通,惊风撮口,口齿疼痛,鹅口诸疮。 ①《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道。 ②《日华子本草》:通小便,能堕胎。 ③《纲目》
鼠妇画眉草
清热利湿。主暑热;小便短赤;痢疾
鼠尾粟
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赤白痢疾,热淋,尿血。 ①《闽南民间草药》:祛湿,解毒,治久痢。 ②《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 ③《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
鼠尾草
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黄疸;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