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养生粥 > 正文

古代食粥与养生

粥制作简单,以米为基础材料,可具有无限包容性,几乎能搭配任何食物和药物。米之性味甘平,煮粥而食能濡胃阴、养脾气,能防其他药食伤伐脾胃。

因此,粥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不久,便被中医界吸纳,成为养生疗疾的重要手段。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全书仅载十三方,其中有一方为“”,以为汤,配和胃安神,实质就是一碗“助睡粥”。其后,随着时代的演进,粥在医学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宽广,几乎每部医籍中都立粥方以养生疗疾。清朝黄云鹄专著《粥谱》,认为粥“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道尽了粥的养生妙处。到了现代,几乎家家食粥,有些家庭还喜在粥中增益食材,或加入药物,使粥的养生作用更加显著。这样看来,粥真是我们身边的养生“神”啊!

《随息居饮食谱》说:“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然而,吃粥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吃粥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者,除了老、幼、孕产妇、重病和虚极的人,不论粥中如何搭配药食,都不建议每天单食粥饭。尤其对于年轻人,虽说古人认为粥“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但粥饭滋味淡薄也是客观事实,不能投年轻人的口味所好,久食反为其所不喜。不同体质者还可食用特色粥,如阳虚者宜食、等以温阳;阴虚者当食粥、等以补阴。因时者,不同的季节,粥中食材的搭配有不同的重点。唐代医学家王冰说“春宜凉,夏宜寒,秋宜温,冬宜热,此时之宜”,可参!因地者,南甜北咸,大抵南方属火,宜凉性粥食;北方属水,宜温性粥食。

其次,煮粥也要讲搭配。现代人煮粥,喜欢在粥中配用一些药物,那么就要注意药食的搭配。作为养生应用的粥食,应该以米、豆等食物为主,以药物为辅。养生粥有别于药粥,后者重在治疗,因此偶尔可以多放药物,平时仅以米粥和胃即可;养生粥在于长久食用,缓缓滋养,因此药物种类和用量宜少,甚至不用药物。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粥反是很好的养生常食之物,所以《老老恒言》中曹庭栋有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再次,养生粥中勿用峻烈之药。清朝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认为:“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之。”也就是说,米粥虽然补泻作用十分微弱,若在米粥中加入,却会大大加强的效果。这本是好事,然而也说明米粥与药物之间存在着我们尚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的关系。因此,除上述所言养生粥中少用药外,更不应该使用效果峻烈甚至有毒的药物。近些年很流行的“”便是一例,毒性不小,临床应用尚且小心翼翼,怎能在普通大众中广泛推广?

北宋大诗庭坚曾在《答李任道谢分豆粥》一诗中说:“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安知天上养贤鼎,且作山中煮菜看。”天鼎煮粥,驱散瘴寒,分而食之,“不成神仙也寿长”啊!

相关推荐

春日双笋养生

开春天气回暖,胃口渐渐变好,衣服渐渐减少,这时候要克制食欲并不容易,而想要健康好曲线也是正常需求。那么就推荐一道双笋菜肴的做法。材料:需准备500克、绿300克、色拉酱少量。做法:先把竹笋洗净后连皮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煮熟,等凉后去皮、切成条状备用;把去粗皮、洗净,然后切成

水果养生之桂圆

桂圆又名,性味甘温,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虚劳羸弱、、、惊悸、怔忡等疾患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对于同样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疗名品来说,桂圆的功效及作用更胜一筹,古代医家已经早有论述。比如清朝乾隆年间的中药著作《本草求真》就有记载:“气味甘温,多有似于,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

冬季养生话食粥

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

夏季养生宜“清”

夏季养生宜“清”

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 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心要清静。盛夏酷暑,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饮食也要讲究清淡。少吃辛辣与热性的食物,多食当季盛产的瓜

解读红楼梦中的养生粥

“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这是清代名医王士雄对粥的赞誉。而在《红楼梦》里描写了无数奢华宴会的曹雪芹却深知食粥有益于健康,在书中的多个章节里多次提及多种粥品,细究之下各有养生妙用。曹雪芹深谙食粥养生之道,《红楼梦》中提及的养生粥品数不胜数秋冬又到了,进补该吃些什么?“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这是清代名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